1. 首页 > 财经资讯

美国GDP数据抑制长债利率走高 新发7年期美债受投资者追捧

  受到基本面数据和一级市场发行等影响,美债收益率曲线周四(26日)趋陡,一季度GDP数据不及预期,长债收益率收窄上行步伐,而稍早发行的7年期新券需求较强,一级交易商中标利率创历史新低,带动中短期券收益率明显回落。

  纽约市场尾盘,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0.18bp,报2.7469%,盘中交投于2.7023%-2.7954%区间;2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95bp,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约1.50bp.短债方面,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61bp,报2.4758%,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bp.此外,美国7年期国债收益率短线下挫超过2bp,至2.78%下方,脱离美国财政部7年期国债发行结果公布之前录得的日高2.8024%。

  一级市场方面,美国财政部当天招标的420亿美元7年期国债,中标利率2.777%,前次为2.908%,投标倍数2.69,前次为2.41,此前六次平均为2.37.其中,一级交易商获得6.4%,为历史最低;间接投标者获得比例升至77.9%,创历史最高水平;直接投标者活动15.8%。

  同日招标的四周期国债中标利率为0.740%,上周四为0.640%,投标倍数2.79,前次为3.07;而八周期国债中标利率0.915%,前次为0.900%,投标倍数3.36,前次为2.90。

  理柏数据显示,最近一周,美国投资级债券基金遭遇17.0亿美元资金外流,美国市政债券基金遭遇10.0亿美元资金外流,美国高收益债券基金遭遇2.362亿美元资金外流,而美国贷款基金遭遇14.3亿美元资金外流。

  基本面表现继续喜忧参半。稍早公布的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修正值为-1.5%,预期为-1.3%,前值为-1.4%;美国一季度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年化季环比修正值为5.1%,预期为5.2%,前值为5.2%。此外,美国5月21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1万人,此前预期21.5万人,前值为21.8万人。

  市场观点称,面对原材料、运输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许多公司试图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这些成本转嫁给客户。然而,投入成本持续上升,美国企业利润出现近两年来最大降幅。最近几周,塔吉特和沃尔玛等零售商下调了今年的利润预期,因库存膨胀和价格上涨未能跟上成本上升的步伐。

  房地美在周四的声明中表示,30年期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25%跌至5.10%,是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不过,利率仍远高于2021年年底的3.11%,并且,过去四个月的快速上升已经开始对需求造成影响。房地美首席经济学家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经济面临多重阻力,抵押贷款利率连续第二周下降……尽管近期抵押贷款利率下降,但房地产市场明显放缓,而且减速正在蔓延到经济的其他领域,例如耐用品消费支出。”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数据夸大了经济的放缓程度。经济疲软主要源于创纪录的贸易逆差,因为消费者打开钱包购买外国商品。

  美国银行策略师此前表示,美联储官员最新政策言论为交易员提供了押注7月后暂停加息的机会。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和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过去两周的讲话令人意识到,金融市场环境可能推动FOMC在9月份放慢,甚至停止升息步伐。这对隔夜指数掉期利率及5年期利率都产生了影响。

  该机构还建议,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此做准备:一种是在2.13%水平做9月份隔夜指数掉期利率的接收方,如果美联储当月维持利率不变,预计隔夜掉期利率将在1.83%左右。目标是1.96%,介于维持利率不变和加息25个基点这两个假设情境之间。另一种可能性是抛售更长期债券,尤其是5年期。

  对于通胀的讨论,依旧是市场机构的焦点。美国纽约联储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仍然大多认为当前的通胀冲击只是暂时的,长期而言物价涨幅将在低位稳定。这项调查证实了纽约联储早前的发现,显示尽管短期通胀预期正在上升,但消费者预计未来5年物价平均涨幅约为3%。

  研究人员称,这表明消费者预计近期的价格飙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温。虽然短期通胀预期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中期通胀预期在过去几个月似乎已经进入平台期,而长期通胀预期依然稳定。

  其他消息方面,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美联储正在考虑各种手段,在美国政府如果决定发行数字美元的情况下缓和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虽然存款不可避免会有所下降,但美联储正在想办法避免大幅下降。包括美国银行家协会、银行政策研究所在内的行业游说团体已经呼吁政府暂缓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担心它会分流银行系统的资金,减少对企业和家庭的信贷。

  此外,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测,2023年,债券ETF的规模即突破2万亿美元,2030年债券ETF会突破5万亿美元。在贝莱德看来,债券ETF是资产管理机构不容错过的赛道,同时,通过债券ETF,个人投资者也可一键涉猎原本仅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的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流动性紧张时,债券ETF提供了缓释流动性压力的希望。贝莱德表示,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机构投资者越来越成熟,中国债券ETF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