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行业景气好 中国淀粉(03838)未来可期


  俄乌战事持续,自战事开始,全球饱受粮食短缺问题困扰,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其中玉米期货指数更是由年初的600升至近日最高约800,升近三成,挑战历史高位。目前虽然有所回落,但仍一路维持在约750的高位回荡。恐怕,粮食问题要解决,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而我们香港人,也不能说能独善其身,即使有国家强大的后盾,不会缺粮,但通胀问题仍在,吃饭不免要吃贵一点,这时或许就需要一点对冲。选择一些粮食相关的股票将会是不错的对冲方法。近期升势凌厉的中国淀粉 (03838)就是值得留意的标的之一。

  中国淀粉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公司的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玉米淀粉、赖氨酸、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制副产品及玉米深加工产品。收入来自两个业务分部,分别是 (一)上游产品及 (二)发酵及下游产品,有关业务的生产活动于国内进行。

  上游产品,即玉米淀粉及其副产品,是生产消费品的基础材料。玉米淀粉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难以被取代。因此,当玉米价格上升,原料成本走高,便会带动国内玉米淀粉市场价格上升,让行业维持高景气。

  至于发酵及下游产品则是指利用玉米淀粉生产的产品。公司的发酵及下游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动物饲养殖、造纸、餐饮及化学品等不同行业。尤其是猪周期将至,养猪业的复甦,市场对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需求将大幅增加。

  这两年,公司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先是2020年,纯利同比升逾一倍,收入增长三成。而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收入按年亦增30.89%,至116.39亿元人民币;纯利增81.77%,至3.45亿元;每股盈利0.0577元,按年升82.01%。因行业景气好,2022年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尤其从核心产品的年初至今均价看,玉米淀粉和赖氨酸分别都同比增加近9%及20%,而周期品种的涨价,由于公司经济槓杆率高,上涨的价格大部分都可转化成利润,推动毛利率上升。

  除此之外,中国淀粉还有些很值得一提的部分,就是其关键技术突破及去年收购用作新乳酸及聚乳酸生产厂房的寿光市土地。

  先是关键技术突破,2021年研发费用了近2亿人民币,33名研发人员从2016年开始,经过3年努力,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掌握丙交酯技术。是次创新突破,公司申请了“一种高纯度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令公司在生物发酵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亦为未来盈利增长添加了新动力。

  另一方面,寿光市土地会用于扩建,项目建成后,新增年产18万吨乳酸、9万吨丙交酯或9万吨聚乳酸。达到年产20万吨乳酸、10万吨丙交酯或10万吨聚乳酸的生产能力,产力大幅提升。而按照3个新增产品的市场价格,满产后有机会可新增产值近20亿、40亿或25亿,占2021年全年营收近半,几乎增加了半间中国淀粉的营收。而且根据过往经验,生产基地从动工到竣工速度很快,或许一年项目就有成果。这样的话中国淀粉实现盈利大爆发绝非空谈。

  换言之,不单是行业景气急速复苏,中国淀粉的营运也正酝酿一场重大变革,即使估值不变,市盈率保持在3.5x水平,未来亦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更何妨盈利有增长可能。即使公司上半年盈利没有6.5亿,保守取4亿,PE也仅为1.5倍!。一旦市场开始发现此行业的潜力,提升估值水平,中国淀粉的上升空间便很可观了。而公司15亿市值里面高达10亿现金!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高达11亿!公司长期保持派息,2007年至今,仅有2015年行业周期低位没有派息,其余年份均派发股息,上市至今平均分红比例为17.86%。因此,即使是股价只有0.255元的细价股,其潜力也很值得大家留意。

  利益申报:笔者执笔时没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责声明

  本文章采用之资料及数据均相信可靠及准确,但本公司并不对此等资料之可靠性及准确性作出全面性保证。本文章只供客户或读者作参考之用,客户或读者不应完全依靠本文章内容作为投资准则。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依靠本文章作出任何买卖而引致之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有权更新或更改任何资料而不另行通知。

  本文章并非及不应视为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涉及风险,投资产品价格可升可跌,买卖投资产品可导致亏损或盈利,投资前请充分理解产品风险并咨询专业意见。

  撰写文章内的分析员均为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注册的持牌人士,截至本文章发表日止,此等人士并无持有全部提及之证券的所有相关财务权益。

(文章来源:智通财经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