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权益资产热度升温 消费成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宠”

   5月以来,随着A股市场估值修复,银行理财子公司再次积极布局权益市场。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权益投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加快了市场调研的步伐。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截至5月31日,共有1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调研合计457次,调研个股数达421个。而去年同期调研总次数为200次,调研个股数仅为178个。

  从被调研公司所属行业来看,消费行业成为“新宠”。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关注度排名前三的个股中,至少有一个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尽管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一定抑制,但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我国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

  寻找优质资产标的 消费领域关注度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截至5月31日,调研总次数最多的前三名理财公司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汇华理财,调研总次数分别为114次、74次和53次。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理财子公司积极调研上市公司,主要是理财子公司对权益资产热情有所升温,通过调研寻找优质资产标的。”

  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表示:“理财子公司密集调研上市公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运作状况及行业板块发展情况,建立健全自身权益投研框架,为未来投资权益类资产做准备。权益类资产是理财子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力点之一,理财子公司正在加码布局权益市场,考虑到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更注重风险管理,初期以低风险低波动的权益投资为主,后期逐渐提升投研能力,会将产品线拓展至主动权益、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领域。”

  从个股所在行业看,消费赛道受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重点关注。以截至5月31日调研次数最多的招银理财情况看,其关注度最高的3个个股所属行业分别为农产品、鞋类和电子设备。此外,二季度以来,食品加工与肉类,家用电器,服装、服饰与奢侈品等行业个股也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频繁调研的对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轮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居民消费需求的恢复情况将成为关注焦点,对机构的调研方向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除加大调研力度外,理财子公司增加了固收+类产品的发行比例。普益标准指出,这反映出各机构对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需求,正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配置,提高该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A股市场估值修复,权益市场的价值将逐渐显现。

  同时,中信建投也在研报中指出,发行指数重归量价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增配权益亦可期。

  消费刺激政策加持配置机遇凸显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通过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在“稳”“保”“新”上下功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为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近期多省市出台了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措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其中包括餐饮、汽车、住房以及养老育幼消费等成为热点消费领域。

  东莞证券指出,促消费和有效投资,以消费投资双管齐下的方式扩大内需。其中,地产方面,高层表示继续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自住型消费需求得到满足,有望推动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带动白电、厨电等地产后周期属性较强的大家电消费。此外,近期发放消费券的城市继续增加,随着“618”预热陆续到来,全国家电消费将得到促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前期受抑的消费需求有望回补。中泰证券表示,虽然今年日常消费的基本面修复弹性可能相对较弱,但由于业绩和估值主要受疫情影响已充分调整,而后续疫情、物流和原料成本压力大概率边际好转,因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需求逐步恢复,日常消费板块的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改善。

  针对市场研判,光大理财方面表示,后续复工稳步推进,市场风险偏好可能随经济景气度回升而好转,沪深300指数具备修复空间。风格上,短期维持均衡偏价值的风格配置。行业上,建议平衡配置,关注宽基建行业,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高增长行业,如光伏、电动车、新能源相关的半导体;业绩具有稳定性的中下游消费行业,如乳制品、护肤品/化妆品。

  而后疫情时代的“促销费保民生”将成为驱动市场运行的主要逻辑,国盛证券研究指出,关注受益于国内控制疫情后逐步改善的消费核心资产,包括必选属性强的食品饮料,消费刺激政策重点支持的汽车、家电等,建议结合业绩性价比,适当布局物流、军工、半导体等主题板块。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