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刚刚 央行重磅发布 含金量巨大!人民币贷款增速11.4% 百城下调房贷利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来了 普惠养老再贷款试点!

  当前,房贷利率发生了哪些变化?房地产信贷规模变化与资产质量情况如何?个人住房贷款的延期还款政策怎样落实?人民银行如何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上海乃至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信贷投放量较大的地区,是否因为疫情影响出现了信贷投放的收缩?

  人民银行相关司局负责人4月14日在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市场关切。

  此外,针对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信贷投放量较大的地区是否因为疫情影响出现了信贷投放的收缩”,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当前全国贷款总量平稳较快增长。当前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

100多个城市的银行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发生在银行层面。

  据他介绍,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

  此外,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

  “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邹澜说。

  房地产贷款主要由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两项构成。

  截至3月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邹澜表示,受疫情近期多发、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等因素影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此外,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不断增大,每个月的还款额也在逐渐增大。

  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邹澜表示,恒大风险显性化后,金融机构出现了短期应激反应,人民银行积极指导商业银行更多关注建设项目本身的偿还能力,保持开发贷款平稳投放,满足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月均多增约1500亿元,与同期的新房在建规模相比,开发贷款余额也处在较高水平。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属地责任,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将个人住房贷款的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和一般的企业贷款不同,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非常长,主要是依靠借款人每月的收入,按月等额偿还利息和本金。”邹澜表示,从历史上看,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与就业、收入关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价波动影响比较小。

  邹澜表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38.8万亿元,另外还有公积金贷款余额约7万亿元,两项合计超46万亿元,对应大约1亿笔贷款。贷款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每1000笔贷款大约有3笔暂时处于不能正常还款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邹澜表示。

  2020年1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四类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从大型银行当时的实践来看,在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后来疫情缓解,居民收入恢复,贷款偿还很快恢复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经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邹澜表示。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各界对延期还款的关注升温。据邹澜介绍,人民银行积极指导主要银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现行政策和延后还款时间、调整还款计划、开通征信异议绿色通道等业务安排的宣传解读。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持续关注疫情形势,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要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要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针对零售业务链条长、客群多样化的特点,要加大各层级业务培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银行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银行综合项目实际、借款人意愿等,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邹澜说。

科技创新再贷款总额度20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初期选取五省试点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为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正在按照精准滴灌、正向激励和市场化原则,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孙国峰表示,该工具支持的企业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在操作上支持范围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标准认定。

  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适用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科技创新再贷款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季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6个月及以上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针对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性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人民银行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5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

  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

  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落实上述两项专项再贷款,尽快推动两项政策工具落地见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孙国峰说。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结构上,抓紧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全国贷款总量平稳较快增长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信贷投放量较大的地区,是否因为疫情影响出现了信贷投放的收缩?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全国贷款总量平稳较快增长。当前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

  “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阮健弘表示,按可比口径统计,3月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1.5%、14.9%、15.8%和13.7%。上海贷款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比全国高3.5、4.4和2.3个百分点。

  据她介绍,从增量上看,3月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1247亿元、3245亿元、3957亿元、1315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2亿元、514亿元、1212亿元、391亿元。

  人民银行后续还将为受疫情影响而面临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哪些支持?

  邹澜表示,将落实落细金融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满足合理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避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支持困难行业企业渡过难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