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多地复工复产拉动5月工业生产由降转增 稳产达产仍需加力

  在经历4月疫情冲击之后,工业经济触底反弹。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转为同比增长0.7%。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上月为下降4.6%;采矿业增长7.0%,较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回落1.3个百分点。

  其中,多数行业和产品实现回升。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1.0%;3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加快或者降幅收窄,占80.5%。在统计的617种工业产品中,420种产品产量增速较上月加快或者降幅收窄,占68.1%。

  受访专家表示,5月份上海、吉林等地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降幅明显收窄,同时工业出口快速回升,使得当月工业生产稳步修复。但从产品销售率、工业用电量等数据上看,工业经济完全恢复尚需时日,各地需要加快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及时疏解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努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制造业复工复产拉动明显

  国内疫情影响逐步减弱,企业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是支撑5月工业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为应对3月份以来疫情冲击,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密集部署稳工业增长的相关举措。截至6月15日,江苏、广东、安徽、福建、浙江、甘肃等二十七省份已发布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措施,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保供稳价、产业链供应链、提振需求等方面发力,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部分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地区工业生产改善,支撑了5月份工业生产加快。31个省(区、市)中,22个地区工业增速回升,占71%,其中,上海和吉林等地工业生产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工业生产降幅收窄幅度均超过30个百分点。

  在三大工业门类中,制造业5月份增长0.1%,上月为下降4.6%,对工业恢复的带动性较为明显。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上月下降8.1%转为增长1.1%,回升9.2个百分点,汽车、通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7.0%、6.8%,降幅分别收窄24.8、9.0个百分点;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分别由上月下降5.5%、8.8%转为增长1.1%、4.1%。高技术制造业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同比增长4.3%,速度明显快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

  光大银行金融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上海、吉林等地为代表,通过白名单等制度拉动,使得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链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尤其是汽车产量降幅较上月收窄了38.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回到了108.3%的三位数高增长区间,对5月份的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工信部数据显示,上海上汽集团6月上旬的产量实现了同比近60%的增长,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5月国内乘用车产量环比增长近七成,最近陆续出台放宽汽车限购和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将对下半年汽车市场将产生极大的拉动效用。各汽车生产商应努力借助政策良机,拉动产业持续恢复。

  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在4月出现首次负增长后,5月份增速又大幅回升至11.1%。其中,化工、汽车、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地区看,六大出口地区出口交货值均较上月回升,其中,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出口交货值增长7.6%—21.8%,上海出口交货值增速降幅收窄37.6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业出口的快速回升主要得益于重要关口物流的逐步畅通,前期积压订单交付在5月份得到了集中释放。在稳外贸政策不断发力和海外订单需求回升的背景下,工业出口仍将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工业生产仍需加快恢复

  “复工较快而达产较慢”是当前工业恢复面临的新问题。截至 6 月 13 日,代表全国公路货运的整车物流指数恢复至去年的 79%。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几个省市中,上海 6 月以来加速复苏,从 5 月底的 23%左右快速恢复至 6 月 13 日的 45.8%;吉林从 4 月下旬约 20%恢复到 5 月下旬约 80%,近一个月保持稳定。

  6月8日召开的国常会就已提出,要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解决好复工不达产、产业链复产不协同问题,清理不利于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和管理措施。6月11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印发警示通报,指出河北张家口,安徽安庆、合肥,陕西商洛等地的部分高速口防疫检查点存在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

  “加速人流、物流的畅通仍是当务之急。”张航燕表示,虽然防控措施正朝着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的方向迈进,但部分地区间防疫政策不统一,使得外地物料、员工流动受限,而且部分企业生产链条较长、供应层级多,协同复工达产尚需时日。需要加快建立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继续推动汽车、消费电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由“点”到“链”,实现全面复工。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也强调,当前工业生产结构性恢复和边际改善特征明显,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犹存和成本问题仍然困扰大多数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以来,产品销售率一直保持同比下降趋势,1-5月份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3%,同比下降1.5%。

  张航燕表示,除了解决国际物流不畅导致的订单延期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比如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基建相关行业回升,通过一系列促消费保民生措施带动终端消费品制造业恢复,从而在较短时期内稳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从历史数据来看,规上工业月度增速的正常均值在5-6%左右,5月份工业增速为0.7%,工业用电量环比回升但同比下降,因此工业生产还需要加紧恢复。”周茂华认为,国内工业将在6月份进入生产活跃期,整体产值增速也将回归正常轨道,并有望使二季度经济维持在正增长区间。

  不过,6月份至9月份恰逢迎峰度夏的用电高峰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南方、华东、华中、华北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今年能源保供工作更多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并不意味着会再次出现大面积的电力紧缺。”张航燕表示,5月份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尤其煤炭开采行业仍保持着8.2%的较高增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系列能源保供稳价措施的出台,今夏再出现拉闸限电的概率极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