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涨0.59% | 国产新冠药物研发开启新路径 第一梯队消息静默

  全球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首个或首批国产新冠口服药花落谁家有望不久后揭晓。在第一梯队品种之外,国内布局新冠口服药的企业还在不断增多,从近期的进展来看,新入局者正在尝试开辟新冠治疗的新路径。

  在6月10日至6月16日的新发布周期内,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成为首款申报上市的国产PCSK9单抗;同时,来自君实生物、盛世泰科、中国生物制药等的7个创新药项目获批临床。受这些因素推动,新发布周期内,“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上涨了0.59%,最新报2715.65点。

  国产新冠药物研发开启新路径

  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首个或首批国产新冠口服药花落谁家有望不久后揭晓,国内新冠治疗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填上。

  研发第一梯队中,君实生物的VV116、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都到了临床试验的后期,目前三个品种处于“静默期”,均没有进一步的临床数据披露。不过,国产新冠药的产业化步伐却没有停下。

  据E公司6月16日报道,近日,君实生物的VV116(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产业化项目备案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通过。开拓药业普克鲁胺新冠项目“出海”也迎来进展。两天前,开拓药业宣布,其和Etana合作的普克鲁胺新冠项目入选“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并获江苏省科技厅专项资金支持。

  在第一梯队品种之外,国内布局新冠口服药的企业还在不断增多,从近期的进展来看,新入局者正在尝试开辟新冠治疗的新路径。

  比如,在口服药之外,鼻喷类新冠药正在快速步入临床。

  6月15日,前沿生物宣布,其FB2001雾化吸入剂日前启动了临床研究。据了解,FB2001是国内首个步入临床的雾化吸入给药的小分子3CL蛋白酶抑制剂,目前FB2001注射剂型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试验。

  在FB2001之前,锦波生物的广谱抗冠状病毒新药EK1雾化剂已进入I期临床阶段,《招股书》显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EK1雾化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广谱性,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感染人的6种冠状病毒及3种感染蝙蝠的冠状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

  在这两款药物之外,圣诺生物、翰宇药业等的新冠鼻喷类药物也有望在今年步入临床研究阶段。据了解,鼻喷药物方便携带使用,未来有望作为OTC销售,成为抗疫新武器。

  从研发格局来看,头部新冠药物布局多扎堆于新冠轻重症治疗赛道,而新冠密接暴露后预防治疗适应症的布局较少。近期,国内多家药企向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攻关。

  据前沿生物官微的消息,此次FB2001新启动的临床研究适应症为:新冠密接者暴露后预防。注册信息显示,这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剂量递增的探索性临床试验,计划入组60位18-65岁的新冠密切接触者,每天雾化吸入给药FB2001,连续预防用药5天。

  在FB2001之前,先声药业的SIM0417于上个月获批用于曾暴露于新冠检测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群的暴露后预防治疗,开辟新冠密接预防治疗赛道。

  SIM0417是国内进展最快的自研口服3CL小分子抑制剂,日期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目前,先声药业也已在为SIM0417的产业化作准备。据报道,先声药业抗新冠药物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近期已开工,基地重点规划建设抗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SIM0417(SSD8432)项目,生产抗新冠病毒药物,总投资16亿元,年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

  此外,近期国内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也步入了双抗时代。

  近日,百奥泰、亚宝药业分别宣布旗下新冠双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中国和澳大利亚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根据公告,这两款双抗可结合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两个不同表位,理论上具有广谱性及高效性。

  在新冠肺炎的数种疗法里,中和抗体无疑是最有效的抗病毒方法之一,但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单克隆抗体的有效性下降。为应对病毒逃逸突变,双特异性中和抗体和抗体鸡尾酒疗法是药企研发的方向之一。相比抗体鸡尾酒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将两个单抗的不同表位集合到同一个抗体蛋白上,可以通过一个分子靶向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通常是比使用单一单抗或抗体鸡尾酒更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首款国产PCSK9单抗申报上市

  6月14日,信达生物宣布国家药监局受理了其自主研发的托莱西单抗(研发代号:IBI306)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款申报上市的国产PCSK9单抗。

  PCSK9是继他汀类药物之后公认的最有效的明星降脂靶点,而随着研究的深入,PCSK9靶向药还有望用于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目前,全球上市的PCSK9抑制剂有3个,分别是分别是安进的依洛尤单抗、赛诺菲/再生元的阿利西尤单抗以及诺华的siRNA药物Leqvio.2021年,这三款PCSK9药物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其中依洛尤单抗已发展成为10亿美元重磅炸弹。目前,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已进入国内,并通过谈判进入医保乙类目录,托莱西单抗获批后,有望打破国内PCSK9单抗由进口垄断的现状。

  在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布局了PCSK9靶向药,其中3款PCSK9单抗处于三期临床。

  从进入三期临床的时间来看,国产3款PCSK9单抗均晚于托莱西单抗一年以上。进度紧追托莱西单抗的是君实生物的昂戈瑞西单抗,于2020年9月启动三期临床;恒瑞医药的SHR-1209、康方生物的Ebronucimab均是在2021年步入此阶段。

  同时,在研PCSK9靶向药的类型也在持续增加。除了单抗外,广州嘉越医药等的小分子药、默沙东的环肽、阿斯利康的ASO等也已在国内启动临床,未来国内PCSK9靶向药市场将有多种药物形式同台竞争。

  7个创新药项目首次获批临床

  在新发布周期内,来自君实生物、盛世泰科、中国生物制药等的7个创新药项目获批临床,包括5个化药、1个生物药和1个中药,我们将其纳入了“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

  根据君实生物发布的公告,WJ13404片为第四代EGFR抑制剂,由公司与微境生物合作开发,拟用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瘤的治疗。JS113具有全新的分子骨架和独特的生物活性,临床前数据显示该药物分子对第三代EGFR抑制剂不敏感的原发性和获得性EGFR突变(包括Del19/T790M/C797S和L858R/T790M/C797S共突变),以及部分TKI耐药的旁路激活靶点和免疫抑制性靶点都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同时对野生型EGFR具有高度选择性。

  盛世泰科近日有两款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默示许可。据介绍,CGT-1881是一款高效、高选择性的新一代CXCR4拮抗剂,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CGT-9475为新一代ALK抑制剂,有望用于已有ALK抑制剂耐药后的后续治疗。

  中国生物制药的TQC2938注射液于6月13日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根据中国生物制药的公告,TQC2938是一种针对ST2的人源化IgG2单克隆抗体,临床前动物药效试验显示候选分子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症状。目前,全球尚无同靶点抗体药物上市,在国内,迈威生物9MW1911是同靶点药物中首个开展临床研究的品种。(知蓝)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