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经济观察:“链长制”助力中国移动信息产业攀登竞争高地

  “链长制”带来数字经济时代协同创新的新范式,将助力中国的移动信息产业在迈向6G过程中攀登竞争高地。

  本周,中国移动作为移动信息产业“链长”企业,阐述发展目标、方法论、专家团队、协作形式、资金支持等工作安排,旨在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紧密协同,加速形成“雁阵格局”,牵引产业补短锻长。

  移动信息产业链涵盖芯片、天线、终端、仪器仪表、应用等各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介绍,移动通信产业链技术进步很快,成为当代高新技术代表和国际竞争的焦点。

  移动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引擎作用。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今年发布的《2022全球移动经济发展》和《2022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移动通信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全球是45000亿美元,中国是8900亿美元,分别占GDP的5%和5.6%;2022年至2025年运营商资本支出,全球预计达6200亿美元,中国达1320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俊认为,从2G到5G,尽管中国是后发国家,但中国提出的TD技术大获成功,实现“全球引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共21万余件,涉及4.7万项专利族。其中,中国声明1.8万项专利族,全球占比近40%,排名第一。

  不过,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下,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正在遭受打压和封堵。邬贺铨介绍,从2018年开始,美国累计将611家中国机构列入实体清单,今年又将33家中国实体纳入“未经核实名单”,主要集中在移动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和航海等。首先列入的是华为、中兴等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还包括亨通光电、烽火通信等光通信企业以及三大运营商的美国公司、中芯国际等芯片公司。

  2020年5月,美国为了对抗中国在5G产品上的优势,发起成立有31家欧美日韩企业参与的Open RAN联盟,并且美国为了在6G领域抢占先机,成立了Next G Alliance,有美欧日韩等150家成员参加,但排斥中国公司参与。

  另外,中国的移动信息产业在芯片、关键器件、仪器仪表、基础软件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整个产业链迫切需要实现从“局部创新”到“整体创新”的技术突破。

  “链长制”是应对这一局面的破局之举。邬贺铨表示,移动信息产业链是一种新型产业链组织,具有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等多重属性。

  通过“链长制”,中国的移动信息产业有望再攀高峰。首先,链长制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将依托编队作战、联合研发等模式,共同突破芯片、基础软件等“卡脖子”瓶颈,并加强6G、下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地一体等战略性能力储备,实现产业链关键领域自主可控。

  其次,链长制致力于协同创新,提升整个产业链水平。中国移动发布了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十百千万”合作伙伴上链倡议,目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此外,还组建了协同创新基地,并安排相应的创新支持基金。

  此外,链长制还将加强不同产业链间的合作,为全球统一的6G标准而努力。邬贺铨建议,利用好高校与科研机构力量,以集约方式组织产学研合作;与汽车产业链、电力产业链等建立密切交流;研究与外企合作的政策与方式,为了应对Next G Alliance对标准全球化分裂,建立成立开放的6G标准化论坛争取欧洲与日韩企业参加。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