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公开市场净回笼近4000亿无碍流动性偏松 下周扰动增多资金面走势如何?

  30亿元逆回购操作延续五日,公开市场净回笼近4000亿元。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日,人民银行继续开展了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而经过连续五日的相同体量操作,周内逆回购投放量增至150亿元;鉴于当周还有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合计净回笼385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本轮‘地量级’操作并非意味着流动性将趋势性收紧,而更多是对当前债市较高的杠杆率给予‘提醒’,同时也传递出未来资金利率将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进入下周后,资金面扰动因素逐渐增加,税期、MLF到期以及6月的金融数据都值得关注。若后续社融增速保持连续回升,央行或逐步回收流动性,届时资金面走势或发生实质转变。”

  连续五日“地量级”操作引发市场“遐想” 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3850亿元

  自进入本周以来,3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规模一直都是市场的关注焦点。其实对于资金供需本身来说,30亿与100亿之间并没有太大实质区别,但其背后是否“隐含”着一定“信号”才是引发市场“遐想”的关键。

  回顾上次单日逆回购投放量低于100亿元,还是在2021年1月,彼时人民银行连续三个交易日开展50亿元逆回购,并在接下来的四日将操作规模进一步缩减至20亿元,随后流动性出现迅速收敛并引发债市剧烈调整,令市场记忆犹新。

  不过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轮“地量级”操作并非意味着流动性将趋势性收紧,而更多是对当前债市较高的杠杆率给予“提醒”,同时也传递出未来资金利率将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

  具体看,一是从就业等视角出发,当前流动性或尚不具备收紧条件。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6月末时表示,“保持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是我们的工作重点。”6月29日发布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会议内容也提出,“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

  “今年失业率目标为5.5%,5月失业率为5.9%,仍高于目标值。稳就业客观要求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在失业率下降并稳定在5.5%以下之前央行不会大幅收紧流动性。” 某券商分析师如是说。

  二是对当前债市较高的杠杆率给予“提醒”。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6月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金额为125.52万亿元,同比增加43.97%,环比增加12.64%;其中隔夜资金R001成交110万亿元,占比87.63%。而7月7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单日成交规模为62895.53亿元,其中隔夜资金占比达91%;虽较前一日小幅回落5.6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三是后续资金利率或逐步回归常态。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近日人民银行连续开展30亿元逆回购操作,或指明后续货币政策将从“危机模式”向“常规模式”切换。6月资金市场利率依然明显低于政策利率,进入7月后疫情影响逐步淡去、复工复产后基本面修复开始兑现,央行或开始控制市场利率偏离政策利率的程度,预计资金市场利率中枢将小幅上行。

  不过月初扰动有限,连续回笼仍无碍流动性保持宽松,资金利率仍低位运行。截至发稿,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2140%,较前一周周五(1日)下行20.68BP;DR007报1.5856%,跌8.92BP;DR014报1.6005%,跌2.22BP。

  依旧宽松的资金面也逐渐“安抚”了市场担忧。“在基本面修复的初期阶段,央行还是偏呵护态度,但自6月起国内经济活动很大程度已向正常状态回归,资金利率长期低位偏离政策利率的非常态化宽松状态也会有所回归。” 上述分析师提示,“市场还是应该适时降低杠杆,重视央行通过30亿逆回购操作释放的信号。”

  下周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加税期、MLF到期以及6月金融数据均值得关注

  进入下周后,资金面的扰动因素将逐渐增加,中旬税期、MLF到期以及6月的金融数据都值得关注。具体看,15日为本月缴税截止日,通常7月为缴税大月,据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测算,本月缴税规模或在约2万亿元。

  另当日还将有1000亿元MLF到期,不过与下半年的剩余月份相比,7月MLF的回笼压力仍相对较小。8月份至12月份,MLF的到期规模将分别达到6000亿元、6000亿元、5000亿元、10000亿元以及50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货币政策的下一个阶段取向还是量宽价平,未来降息可能性较小,降准的概率也在下降,本月MLF续做利率或大概率继续持平。

  另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银行还于7日发布通知,拟于7月12日(周二)开展2022年第二期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工作,本期操作量400亿元,期限1个月(28天)。

  国库现金定存操作是提高中央国库现金使用效益的主要途径。与逆回购、MLF、SLF等货币政策工具相似,投放国库现金定期存款也可使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所增加。而本次400亿元的操作规模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银行的“克制”。

  据新华财经统计,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累计完成8次(2021年7次+2022年1次)国库现金招标常态操作,规模均为700亿元,其中一个月期操作4次,2个月期2次,3个月期1次。从操作频率上看,与去年的7次相比,当前2022年已经过半,第二期操作才“刚在路上”。

  而在即将公布的金融数据方面,继5月信贷增量及M2增速双双超预期回暖之后,市场对6月的数据也普遍充满信心,并且认为存在总量和结构同时改善的可能。

  而综合看信心的“来源”,6月上海等地疫情好转,多省逐步放松跨省流动,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陆续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有利于居民消费复苏,以及当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较高等,均有助于拉动融资需求。

  此外,6月中下旬票据利率有所走高,与同业存单利差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融资需求有所改善。“若6、7月社融增速继续回升,人民银行或逐步收回流动性,届时资金面走势或发生实质转变。”上述分析师如是说。

  受资金面变化影响,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继续窄幅震荡,除7天品种外其余期限整体走低。其中,隔夜Shibor报1.2160%,下跌0.6BP;7天Shibor报1.6510%,上涨2.5BP;3个月Shibor报1.9925%,下跌0.25BP。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