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像使用‘自来水’一样获得公共算力服务” 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又有新举措

  公共场所中,是否有居民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施工工地上,是否有工人没有做好安全防护?老年社区里,是否有人员跌倒……无论疫情防控、工地管理还是养老看护等各类AI场景,均已有成熟的算法模式。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之一、各种智能应用都必须依托的基础设施,正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同时,伴随着车联网、数字货币、区块链、VR/AR等新场景的不断涌现,算力服务在支撑数字化转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今天,上海电信在“云生未来,智算无限”公共算力服务发布会上宣布,为积极接应“东数西算”重点工程,助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高地,他们在运营商中率先发布“公共算力服务行动计划”,推出首批公共算力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共建智能算力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启动国产化公共算力开放生态建设。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国际数据港、数据交易所和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上海电信总经理龚勃表示:“此举旨在让相关领域的政企客户能够像使用‘自来水’一样获得普惠便捷的公共算力服务,即企业无须投入算力建设,就可以由上海电信提供算力资源和平台能力帮助运算,享受到‘东数西算’带来的数字发展红利。”

  据介绍,上海电信发布的公共算力服务主要有3类具体产品:一是算力,基于GPU等的云主机、裸金属,及云边协同超融合一体机的智能算力基础服务。按产品特性不同,适用于图形渲染、AI训练及推理、高性能计算等不同能力需求,以及企业本地云、边缘云、专属视频云等应用场景;

  二是算网,面向算力网络跨域、跨数据中心调度的云专网和多云平台产品,实现省内跨域和国内跨省的组网以及多云互联,为科创工商专业领域、国企政务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和中小企业提供助力;

  三是算法,面向细分行业的15个算法模型及场景应用,包括人员跌倒检测、口罩识别、安全帽识别等可落地的13个智能视觉算法产品和2个语音识别算法产品。

  上海电信宣布,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他们对天翼云GPU云主机、实时云渲染、AI算法等6种算力产品提供了免费试用活动。

  今年6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根据工信部、上海市的总体部署,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力求通过构建以高性能算力为主的多元算力服务生态体系,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此,今天的发布会上,上海电信还联合多家生态合作伙伴率先发起成立“上海电信智能算力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探索公共算力服务未来新模式。

  “智能算力应用联合创新中心”的发起方有上海电信、上海超算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华为公司。首批成员单位有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依图、上海通服、上海芯翌科技、盈唐和51world。

  另据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同意在包括长三角在内的8个地区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上海电信还不断加强新型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布局,先后动工打造临港、青浦两大新型智能数据中心。

  建设中的中国电信临港算力平台项目和新近落地的“中国电信国家一体化青浦数据中心及基于多云的算力高效调度示范项目”,将分别提供4万个机柜能力和4000个机架的算力服务,整体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协同形成上海电信“东西两翼”的算力布局体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