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公布 增设12条都市圈环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于7月12日上午正式公布。

  《规划》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实现国际省际互联互通、城市群间多路连通、城市群城际便捷畅通、地级城市高速畅达、县级节点全面覆盖、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新版《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支撑,国家高速公路网整体覆盖范围从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进一步延伸到了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普通国道进一步补强了地市间通道和对重要景区的连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四个国家级干线公路规划,其中2013年出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3.6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6.5万公里。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建成12.4万公里,基本覆盖地级行政中心;普通国道通车里程达到25.8万公里,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国家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主通道能力还存在不足、城市群都市圈区域网络不够完善、路网覆盖深度不充分、路网韧性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还需提高、与其他运输方式统筹融合衔接不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不高等。”周小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规划》重点围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国家公路网布局进行优化和完善。

  据了解,《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规划》实施后,国家公路将依然保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两个层次,普通国道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与2013年版规划相比,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净增里程约2.6万公里,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的主骨架没有变,主要是增设了12条都市圈环线、11条并行线和58条联络线,调整了6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普通国道净增里程约3.4万公里,主要增设101条联络线,调整了41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

  记者了解到,纳入《规划》中的都市圈环线有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长春都市圈环线、杭州都市圈环线、南京都市圈环线、郑州都市圈环线、武汉都市圈环线、长株潭都市圈环线、西安都市圈环线、重庆都市圈环线、成都都市圈环线、济南都市圈环线、合肥都市圈环线等。

  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高质量推动国家公路网建设,《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实施要求: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调对通道资源、存量资源、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并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出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三是注重创新赋能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提出推动制修订相关标准,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四是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发展通道经济、提升服务区品质,提升公路对沿线经济产业带动作用。五是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

  其中,推动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的重要内容。

  《规划》指出,要依托国家公路网发展通道经济,注重与沿线旅游、制造、物流、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公路服务区服务品质,设置人性化服务设施和充换电、加氢等设施,因地制宜丰富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按需实施服务区扩容改造,增设大型货车或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