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6月外贸创月度历史新高 出口较去年同期大增22%

  中国外贸在5、6月份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趋势,6月当月的进出口额、出口额更是创下月度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从单月看,6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37657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出口22079亿元,增长22%;进口15578亿元,增长4.8%。

  7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受访专家表示,6月份我国外贸创新高是国家多方面稳外贸稳市场主体的必然结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的红利也在全面复工复产后得到释放,此外我国还充分地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半年外贸的稳定增长为全年外贸保稳提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出口同比大增22%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货物出口22079亿元,同比增长22%。自今年1月份之后,增速再次超过20%。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6月份的全面复工复产对我国外贸提供了支撑,体现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的优势。

  “5月份,长三角等地区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这些企业受上游制约较少,确保我国外贸平稳运行。随着6月的全面复工复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能够快速地运转,释放红利,这也充分展现出我国出口的韧性。”白明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外贸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下,RCEP推广实施有效提升企业享惠进出口规模,出口退税、口岸通关报检的效率提升。物流保通保畅加速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恢复,促进五、六月份外贸进出口增长回补,为稳外贸提供重要支撑。

  针对外贸运行遇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我国支持政策密集出台。1月11日,国办发布《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产品方面,6月份,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22万亿元,增长16.6%;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04.6亿元,增长23.5%;出口农产品561.5亿元,增长28.3%。

  白明表示,机电产品拉动是我国出口增速上扬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的粮油食品出口尽管数量不多,但也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尤其在绿色农产品方面竞争力强。

  6月份,中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出口3471.5亿、3357.5亿、3733.4亿元,分别增长33.6%、20.9%、23.5%。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欧盟和美国。

  白明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从建立到2.0版,现在正在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双方构建了互惠互利的双边和区域经贸关系,也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对接与分工,经济联动性大。今年生效的RCEP又弥补了之前自贸协定的不足,带来了新的增量。

  外贸保稳提质基础较好

  7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提问时表示,上半年,货物贸易净出口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7.5%,有力拉动GDP增长,为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积极贡献。

  进入下半年,外贸走势将如何?

  赵萍认为,目前,我国外贸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新冠病毒变异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各国防疫政策变化可能会对外贸供应链产生新的扰动。二是世界经济滞胀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企,主要经济体加息导致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开始显现,外需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去年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基数大、增速高,对今年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率产生较大压力。

  “对于下半年外贸,应该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白明表示,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稳外贸措施对于稳定市场主体起到了重要作用,海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是疫情的反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都使得我国下半年外贸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束珏婷指出,下半年,商务部将重点从4方面发力,推动实现“保稳提质”目标:

  一是降本增效,稳住外贸市场主体。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滴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指导加强舱位供需对接,降低企业海运成本。

  二是强化保障,稳定外贸生产流通。充分发挥稳外贸相关工作机制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及时畅通物流堵点。推动降低企业进出口环节成本。

  三是抢抓订单,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充分发挥贸易畅通工作组作用,用好已签署自贸协定,指导企业精准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投洽会等国际展会,指导各地和行业协会打造一批线上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

  四是促进创新,培育外贸新增长点。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持续壮大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和再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及相关市场主体。

  赵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的引领作用是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重点之一。根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调查,二季度有42.43%的外贸企业认为外贸综合服务对出口促进的作用最大,有21.2%的外贸企业认为跨境电商的作用最大。

  付凌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布局更趋均衡,对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额增长齐头并进,对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均衡发展,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持续高增长,这也使得我国外贸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赵萍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