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半年CPI同比涨1.7% 专访徐洪才:控制物价要兼顾CPI和PPI 尤其不能让PPI强劲反弹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2.2%。

  今年以来,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有所抬头。随着近期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

  从二季度来看,CPI涨幅总体平稳,同比上涨2.3%。从月度看,4、5月份均同比上涨2.1%,6月份上涨2.5%。

  今年上半年CPI上涨压力的来源在哪?下半年稳住CPI温和上涨的信心又来自哪里?如何评价第二季度物价的表现?猪肉价格变化、国外通胀输入等会不会对CPI产生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电话专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二季度呈现CPI往上、PPI往下走的趋势

  NBD: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7%,您认为上半年CPI上涨的压力主要源自哪里?

  徐洪才:上半年CPI上涨的压力显而易见来源于非食品价格,主要是从上游传导下来的,比如成品油的价格。

  其他来源还有比如服务业、交通运输、电信、文化旅游等,这些行业跟疫情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因为疫情间接影响了供应链,对这些肯定会造成影响,尤其是交通通信价格上涨了6.3%,就是明显的例证。

  NBD:从二季度来看,4、5月CPI均同比上涨2.1%,6月份上涨2.5%,环比持平。您如何评价二季度物价的表现?

  徐洪才:二季度呈现出CPI往上走、PPI往下走的趋势,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一是上游的价格不断地往下游传导,传导到消费品,CPI就要上涨一点。二是PPI往下走,其实是反映出我们保供稳价的政策取得了效果,例如煤炭的高效清洁化利用,我们扩大产能供应上升了,因此它的价格就会下来一点。

  要知道,我们的石油天然气对进口的依赖都比较高,石油对外依存度是70%以上,天然气40%以上,这一块国内政策对它的影响有限。所以我们看到PPI也是有所回落,保供稳价政策不会完全对冲外部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但可以部分对冲。

  当前对物价的管理调控更要着眼于PPI

  NBD: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0%,您如何评价这一数据?

  徐洪才:核心CPI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必然的。因为国际上涨价主要就是粮食和能源的部分,而我们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一直供给保障有力,而且各地方政府都很重视这一块,所以核心CPI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下半年,我预计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是CPI可能还要上涨一点。

  NBD:国家统计局表示,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请问下半年稳住CPI温和上涨的信心来自哪里,对下半年的CPI您有怎样的预判?

  徐洪才: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基础性的生活资料,还有食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比如猪肉的价格,我们有办法保持稳定,库存的猪肉也不少。另外瓜果蔬菜、鸡蛋、猪鸡、牛羊肉等价格我们都有办法稳定,受到外部冲击影响比较小。

  我对下半年的预判是:CPI会有一个温和上升,有可能达到3%的水平,到四季度可能会突破3%。而PPI下半年可能会在6%左右持续徘徊,上涨和下跌的空间都比较小,并且进一步再往下走的动力比较弱。

  NBD:猪肉价格变化、国外输入通胀等因素会不会对CPI产生影响?

  徐洪才:会有影响的。猪肉在CPI占的权重比较高,另外,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也影响到成品油的消费。咱们的衣食住行这些都在CPI里面。

  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也会持续,美国CPI现在是9.1%,市场预计7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达到100个基点,但对于控制通胀的效果能有多大还不好说,我个人觉得效果可能比较有限。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把稳就业、扩大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而稳就业的前提是稳定约1.6亿户市场主体,主要就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只要稳定了就业,大家有收入就能消费。

  我认为对物价的管理调控要着眼于PPI,不能让PPI出现强劲反弹,因为它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影响很大,一定要把这一块控制住。换句话说,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控制物价还是要把CPI和PPI兼顾起来,仅仅看CPI可能会产生误导。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