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碳求”未来!这个大会传递重要信息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一周年之际,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交易大厅成功举行。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人在大会上披露,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会上,首个履约期20家优秀交易实践案例企业名单出炉。据悉,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达99.5%,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简称“上海环交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简称“上海联交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碳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一系列促进交流合作成果在大会上达成。

  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

  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中碳市场合作的有关情况。

  他表示,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三十年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中,碳市场越来越成为重要议题。各方应坚持多边主义,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运行全球碳市场,并使其不断完善。碳市场也是我国与有关国家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开展该领域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碳市场相关国际谈判,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建议,未来碳市场要完善信息披露,健全制度保障和配套认证评级服务体系,加强市场流动性,加快行业扩容,强化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国内外碳市场链接和交流,增进可预测性、市场的可类比性以及监管有效性和前瞻性。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视频发言中表示,过去的一年,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顺利完成了首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启动上线交易和运行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扎实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减排和碳定价的作用初步显现,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李高表示,下一步要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市场功能建设,研究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全面提升市场相关参与方的综合能力水平。

  计划下半年出台上海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在大会现场以“深化碳交易市场建设,高质量推进双碳工作”为主题进行发言。

  程鹏说,上海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在上海上线交易和平稳运行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经验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下一步将全力支持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建设,支持健全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优化交易规则体系和完善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加大各类碳金融创新的力度,发挥好试验田的作用,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与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积极主动推动建立区域碳市场,主动担当与三省一市加强沟通对接,共同研究制定长三角区域碳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工作方案,并积极推动区域碳市场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区域先行试点。

  程鹏说,上海正在打造“上海版”碳普惠,计划下半年出台《上海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优先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纳入碳普惠体系,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努力将碳普惠打造成为上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亮色。

  碳金融产品启动开发和发布

  大会举行了碳金融产品的启动开发和发布仪式,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林文杰,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上海联交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上海联交所党委副书记、总裁余旭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监事会主席倪耀明,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共同出席。

  此次仪式启动了上海环交所“碳价格指数”开发、发布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标准”。

  上海环交所副总经理李瑾介绍,上海环交所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支持下着手“碳价格指数”开发,打造碳市场价格“风向标”,为主管部门、企业、投资机构等主体制定碳减排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未来可以基于“碳价格指数”进一步探索开发金融产品。

  据悉,2019年1月,上海环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研究探索基于碳排放的金融产品,为投资者管理相关投资风险提供市场化工具,同时共同研究推动绿色证券指数和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的研发。

  今年1月,上海环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了国内首只碳中和主题投资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

  目前,首批8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产品募集规模超160亿元,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聚焦碳中和主题、反映碳中和产业趋势、分散投资风险的投资标的。

  “企业碳资信规范”是对企业双碳适应能力的分析评价,对企业主动进行减排降碳行为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接轨传统信用评级的财务因素并对接金融资源。上海环交所将继续深化发展碳市场各类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更好为碳市场企业提供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型。

  一系列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合作项目落地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合作是大会重要议题之一。

  会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与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通过云签约方式,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普惠机制协同创新框架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将支持上海环交所在示范区开展碳普惠机制协同创新研究,开展碳普惠相关试点工作,借助既有基础设施开展共建示范区碳普惠系统平台研究。

  示范区执委会将会同两省一市主管部门和两区一县政府积极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在示范区先行先试。

  同时,上海环交所总经理刘杰与常州市、台州市、蚌埠市、宜兴市的市政府代表通过视频方式签署合作协议,支持由上海环交所牵头制定的《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EATNS)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碳管理体系建设,以提高企业碳管理水平。

  据悉,EATNS是中国首个碳管理标准体系,2021年12月正式发布,包括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和碳中和四个子体系。

  绿色金融赋能企业:工行等机构与企业达成绿色融资合作

  围绕“绿色金融助力企业发展”,大会组织了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云签约仪式。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与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与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绿色融资的合作协议。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达成一项创新性的碳金融合作——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协议。

  签约前,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做了视频发言。他说,浦发银行将推动资产负债结构、产品服务模式、企业文化等向绿色转型;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引导调配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行业;全面打造涵盖碳市场基础功能服务、产品创新、交易做市以及能力建设等“四位一体”的碳金融服务能力。

  会上,上海环交所还与中国国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的所属相关企业以云签约形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建设氢能发展服务平台,以绿色发展助力上海经济振兴。

  专家把脉全国碳市场发展

  把脉全国碳市场发展,与会专家还积极建言献策。

  谈到碳市场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说,一是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二是要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强调了其中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对促成碳的稀缺性、资产性质和价值的重要性。

  对于下一步碳市场如何健康发展,徐华清提出,根据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管理机制;完善并加快建设形成能有效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双碳工作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理查德·桑德尔博士认为,市场的建立成熟是一个长期过程,呼吁各方用长远眼光评估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碳市场,尤其是对市场的培养和相关从业者的教育都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