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管好用好专项债发力稳经济 严防资金被闲置挪用

  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7日,今年以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3万亿元,其中上半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2022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比以往年度大大提前。下一步如何管好、用好这笔债券资金成为关键。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2020年-2022年分别安排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3.65万亿元、3.65万亿元,持续保持较高规模。不过,根据近年来各地审计部门公开信息,每年都会存在个别地方闲置、挪用专项债资金等问题,这导致稳投资的效果大打折扣。近期,多地审计部门公布审计报告显示,个别地方还是出现专项债资金闲置和违规使用情况的问题。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项债资金出现闲置主要是受项目影响。一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执行中出现项目调整问题导致债券资金闲置;二是专项债项目受疫情、气候、政策等非项目因素影响,导致债券资金无法按期使用出现闲置;三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收支困难考虑为缓解财政资金压力,有意控制债券支出进度导致资金出现闲置;四是有个别地方出于应急需要存在挪用债券资金问题。

  具体来看,近期,枣庄市审计局披露2022年度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发现项目推进缓慢,建设手续不齐全。市直、枣庄高新区2022年度“七网建设”的7个项目,其中4个项目推进缓慢、4个项目建设手续不齐全。

  贵阳市审计局披露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审计情况,发现的问题包括挪用专项债券资金;部分项目推进缓慢,专项债券资金闲置;部分项目未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如,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及息烽县等4个地区6个专项债券项目未按期开工、完工、未按绩效目标完成工程进度等,造成资金闲置,涉及金额87,307万元。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项债资金规模通常由上级政府按照各级人大确定的额度来执行。但是,项目的具体执行要由地市级财政部门来推进落实,这样就可能出现在项目资金规模分配与地方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的情况。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上级确定的专项债规模可能有所扩大,但地方存在债券项目储备不足、开工条件不具备等。

  “另外,个别地方财经纪律观念不强,在地方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可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有些地方还认为挪用专项债资金是用于公益事业并不违规。”白彦锋说。

  事实上,为避免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造成资金闲置等问题,近年来财政部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例如,严格项目审核把关,严格落实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管理要求;全面推广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及时掌握专项债券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并实施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层层压实责任,防止债券资金闲置。

  白彦锋表示,在专项债规模的测定和分配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之间需要加强协调沟通,加强供需适配。同时,地方政府要增强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早规划、谋长远,而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了长期经济发展的机会。

  白彦锋建议,要进一步强化财经纪律,使专项债真正“专款专用”,对上级政府和广大投资者、纳税人负责。不能将专项债资金看成是“唐僧肉”,闲置挪用,必要时还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张依群表示,要充分做好债券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做到债券资金和项目匹配;同时,建立完善债券项目调整机制,对确实出现需要调整项目或调整地区债券资金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核报批,切实保证项目科学,避免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

  “还要加快债券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实现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同步,加快债券资金向实物量转化。严格项目施工进度审查,严肃财经纪律,严查挤占挪用债券资金问题,形成债券资金政策高压态势,确保专项债券资金专款专用。”张依群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