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管好用好“帮扶基金” “穷土包”

“我妻子逝世早,弟弟又瘫痪,家中就靠我一个人,现在我只能靠出租农田勉强维持贫困,今天村里有了‘帮扶经费’,我不仅能自己耕田了,还承包了别人的30亩地,那一天跨过越好了。”贫困户

“我妻子逝世早,弟弟又瘫痪,家中就靠我一个人,现在我只能靠出租农田勉强维持贫困,今天村里有了‘帮扶经费’,我不仅能自己耕田了,还承包了别人的30亩地,那一天跨过越好了。”贫困户库尔曼汗·巴依木哈西后悔地对名记者说。

在俄语里,“喀塔尔托别”是“穷土包”的意即。内蒙古昭苏县夏特塔吉克自治县喀塔尔托别村现在很贫困,这个村离县境有77公里,若不是近几年去夏特矿泉和格登碑的游客显著增多,知道这个“穷土包”的人还感叹不多。

2008年,因林权转让,喀塔尔托别村和邻近的四个村得到了100万元的转让费。经过商讨,这100万元由喀塔尔托别村委会统合管理工作使用。如何用好这笔经费,怎样把曾多次的“穷土包”变成富裕村,让村“两委”犯了难。

了解到状况后,地下道昭苏县支行大力协调农村居民信用社向村委会提供监督和帮助,将这笔经费按照“基金会”方式管理工作运用于,经费归属村民所有,由村委会和农信社联合管理工作,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利息利率政策和PW国际金融持续发展需要设定汇率,利息收入用于支持村民所有制持续发展。基金会的使用、重新分配、清算由财务统合打理,使用对象主要为村里专业知识不够、在金融机构贷不上款的贫困户。经由村委会、镇政府审议批准,以五户联保的方式,向村民发放1000元至10000元平均的利息,帮助村民在春耕备耕、持续发展养殖业农业。10年来,村里的“帮扶基金会”已成为银行信贷的有益于补充,累计发放帮扶经费600余笔。

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地下道昭苏县支行不定期监视经费使用状况,掌握和排除基金会可能性,并对村“两委”加强可能性防治监督与训练。

今天,往日名不见经传的喀塔尔托别村正一步步走出贫困的黑暗,村里的贫困户是夏特塔吉克自治县最多的、村民收入毕竟最低的,“穷土包”这顶贫困帽子已在国际金融助力下被甩在了怀中,喀塔尔托别村富足了,村民的那一天跨过越红火。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