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双碳”引领 “动力”之光闪耀长江首城

  ——四川宜宾市抢占“双碳”赋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风口,强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21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长江首城四川宜宾市盛大启幕。据介绍,此次大会由四川省和工信部联合主办,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如此盛会为何落户四川、落子宜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美誉和“中国酒都”之称的宜宾市,坚决贯彻落实长江沿岸“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打造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一蓝一绿”为核心的“5+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异军突起。自2019年至今签约总装机达到225GWh,全部达产后总产值将达到3700亿元,并初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6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世界“动力”之光闪耀宜宾,必将积蓄起更加澎湃的动力,为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抢占新兴产业“风口”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盛夏时节,四川宜宾市数千亩产业项目工地现场,四处塔吊林立、彩旗飞扬,推土机、运输车等穿梭其间,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一幕幕建设场景令人震撼;在宜宾三江六岸,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宜宾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城市提能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心干事、科学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实施“幸福宜宾”十大工程,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2019年以来,全市GDP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四川省第一位,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48.8亿元。成功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

  宜宾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基金招商、链式招商、集群招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近5年来,累计签约引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超过11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6100亿元。新增引进10所全国性大学、学生数量从2万人增到8.5万人;引进智能终端项目233个、投产144个,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轨快运系统产业基地,智能终端产业园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宜宾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创新布局“新赛道”,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蓝一绿”使全市新兴产业在延续增长势头的同时持续发力。短短不到5年时间,便从煤炭和白酒“黑+白”传统产业转变为打造现代工业“5+1”产业集群,构建起以宁德时代为“链主”的“1+N”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并成功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动力电池产业总产值150.92亿元,同比增长10.87倍。

  据悉,“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发布《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宜宾)宣言》《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宜宾)指数》等。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领先国家或地区重要外宾、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欧阳明高等8名“两院”院士、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等23名国内外领军企业代表均确认出席。

  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已向全球发出合作邀请,共同打造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典范。宜宾也将以此为契机,更好把握发展时、势、场,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制造强市,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0亿元。

  唱好成渝“双城记”

  区域协同创新站上新台阶

  “这一圈4.。69平方公里范围,定位为全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现已形成以四川时代为龙头,科达利等 12家重点企业为配套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拟利用5年时间,创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特色小镇。”在宜宾三江新区一处在建工地的展板前,宜宾长江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6月15日上午,在宜宾市翠屏区长江工业园企业服务中心,“贴心服务暖企心、营商环境创一流”等一排排企业送来的锦旗十分醒目。谈及近年来宜宾的“妈妈式”企业服务,布鲁博科技公司执行副总裁赖亦平激动不已。他说,“宜宾的开放意识,尤其是对企业的服务承诺兑现,国内很多地方都做不到。前不久,还帮助公司顺利解决了海关2000万元保证金难题”……

  这是宜宾近年来抢抓国家战略的生动诠释,也是宜宾创优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注意到,宜宾地处川滇黔接合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被列入三条主通道之一,成为国家经略西南对外连接的桥头堡。近年来,该市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枢纽“虹吸效应”凸显,外贸规模连创新高。

  2021年,宜宾市共与14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36.53亿元、同比增长29.2%。今年1月~5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8.22亿元,同比增长35.3%、高出全省18.9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进出口10.6亿元,同比增长542.1%。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65个、投资总额达1365亿元,今年1月~5月,20个投产项目产值达246.2亿元,同比增长9.9倍,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136%。

  该市以三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为重点,共建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与成都市构建起“1+5+2”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形成了“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宜宾;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宜宾;上游在宜宾,下游在成都”的协同发展格局;与重庆达成“1+1+1+N”合作模式,打造“跨省联动”示范样板,形成“成渝宜”制造“铁三角”。

  7月8日,以“同唱双城记·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2宜宾三江新区走进成渝经济圈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重庆市举行,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5个,协议投资总额105.4亿元,涉及动力电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类别。“我们这次跟宜宾三江新区的签约,是看好宜宾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一块的发展,乘上他们发展的东风。”重庆智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这样说。

  当前,宜宾市正立足“双城经济圈南翼重要中心城市”城市定位,紧紧围绕“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清洁能源沿江走廊和流域生态经济绿色发展轴”要求,着力在平台建设、园区建设、交通建设、项目合作等方面下功夫,找准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切入点、落脚点,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推动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唱好“双城记”,共同做好区域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实施“电动宜宾”工程

  开启绿色低碳融合新未来

  7月10日,全国首座集光伏发电、储能应用,充换电、低碳交通换乘为一体的花园式国际化能源港在宜宾投入使用。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约38亩,投资1.58亿元,建设1座大型停车场,约199个停车位,配建115个充电接口、2座重卡换电站以及1座1000度电的储能设备,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将开展车路协同、碳大脑平台等数字化应用展览展示。

  这座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补给站”,既是宜宾发展新能源的城市地标,也是“万里长江第一城”逐渐实现“电动梦”的真实写照。

  2021年10月,宜宾市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11个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城市。今年3月,宜宾市出台《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方案,明确将建设60座重卡换电站,计划推广应用电动重卡达到3000辆。

  “加强市场应用,就是要提高市场渗透率,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22日,由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凯翼炫界Pro EV首批500台出租车集中交付。这500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将用作宜宾巡游出租车,标志着宜宾在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和“宜宾造”汽车推广迈出坚实步伐。

  为落实“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达成2025年全市巡游出租车全面电动化目标,凯翼汽车将把服务网点扩充至20家,覆盖宜宾市所有区县,并制定专属备件政策,降低出租车使用成本,确保驾驶员用车无忧。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建成充电场所206处,充电接口4049个。

  坚持示范带动,丰富应用场景。当前,宜宾正加快动力电池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营造车路协同示范、能源港、碳大脑智慧平台等动力电池智慧应用场景。抢抓宜宾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重卡特色类)建设机遇,到2025年建设充电接口4万个以上、重卡换电站60座、推广电动重卡3000辆以上,公共领域、专用领域车辆电动化率达到90%以上,在绿色低碳融合发展上形成示范。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及核心配套产业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营销总部基地……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宜宾将始终牢记嘱托,心系“国之大者”,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在三江汇流处,绿水青山青翠碧绿,城市美景璀璨夺目,三江六岸美景必将成为全国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