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经济观察系列(一):高温下的“淡季”

  我们关注高温及其持续性,主要因为根据往年情况,在持续高温背景下,全国多地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受到了负面影响。比如为应对用电负荷缺口,多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节约用电倡导及限电政策,而当前正在推动复工复产和基建政策落地,我们认为限电因素、行业季节性因素等可能降低工业效率并进而影响Q3 经济向上曲线斜率。

  国家实施“西电东输”“黔电送粤”主要的路径之一是由长江三峡电网,再经华中电网向华东电网输送,进而缓解华东地区的用电压力。而四川和湖北的“外销电量”

  存在下行的趋势,我们认为可能原因有以下,一方面气候变化引起部分年份降水减少,“枯水”对发电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叠加西部土地、资源、环境等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四川和湖北机械、运输、化工、建材、煤炭等的产业发展,本地电力消耗逐步提高。我们预计今年用电缺口可能扩大,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复工复产和基建政策正在推进,工业企业用电量需求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且叠加即将迎来下半年居民生活用电高峰。

  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要求,总体上保证“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坚持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相结合”、“先错峰后避峰最后限电”和“分地区自主控制”为主的4 项原则。通过梳理各省市的限电政策可以看到,总的来看,“三高一低”工业企业夏季高峰停产可能性较高,比如:钢铁行业(存在临时用电避峰方案);化工行业(存在限电指标);特种工业生产行业(建筑施工单位存在避锋方案);百货零售业(商场存在避峰方案);休闲及餐饮工商业行业(宾馆饭店避峰方案)等。但由于“分地区自主控制”原则意味着限电政策有较大弹性,因地制宜,不会全国一盘棋。

  从行业观察来看,基建是受高温季节性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受高温天气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缓慢,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水泥建材等行业也迎来淡季。地产与汽车销售的季节效应也较为明显,主要由于行业很大程度上受到看房、看车流程的影响,在高温季节,人们的出门看房、看车意愿较低,7、8 月份整体的汽车销量以及地产销售面积都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且绝对值水平处于全年较低值。高温可以明显带动制冷设备产销活动,其中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季节性需求变化非常明显。根据2016 年到2022 年的产销数据,空调生产高峰期在每年3-6 月,销售高峰期在每年4-7 月,其他月份生产销售量相对减少。

  透过高温气候的影响和行业高频观察,我们认为下半年经济可能面临来自季节性的挑战,虽然全年结果并不会发生变化,但Q3 不及预期Q4 超预期存在可能性。重点关注电力缺口问题,因为我们通过增加电力供应减少对工业企业生产的扰动,而高温天气对工业生产和消费选择的影响无法改变。电力供应方面,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但区域电力供应结构失衡,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普遍存在较大的用电缺口,且除了西部地区的四川湖北等地外,其他省市主要使用火力发电。根据美国发电部门的能耗结构来看,煤炭已经不再最大的来源,替而代之的是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美国的“碳达峰”。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发展水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具有非常大的空间且“一举多得”。

  风险提示:气候变化,基建政策

(文章来源:招商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