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超级商品周期持续发酵,涨价潮下全球产业链影响几何?

全球超级商品周期持续发酵中。五一假期归来后,大宗商品又迎来一波猛涨。

铝价站上2500美元关口。伦铜则一举突破了1万美元创出历史新高,相较于去年3月的低点已涨超100%。黑色系表现则最为强劲,五一节后两个交易日动力煤期货价格累计上涨9.7%,报收863元。铁矿石涨10.65%、焦煤涨9.55%,均创下历史新高。而被人忽略的是,农产品是今年的绝对王者。年初至今,玉米价格累涨56%,涨势可谓“大宗之王”。小麦价格同样走高,目前逼近4月高点,大豆价格也上涨21%。

眼下,涨价潮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高盛近期再度提升了目标价,例如,提升布伦特原油目标价至80美元/桶,提升伦铜目标价至11000美元/吨。这一波涨价也有其特殊性——在全球产业链中,在大宗商品领域,资源国都属于经济和疫苗普及比较落后的国家,而消费国集中在正受益于疫苗普及的发达国家,因此大宗商品的涨价预期居高不下。例如在全球铜矿产量中,智利的产量占到四分之一。

在这轮全球涨价潮中,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加剧,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以及自身的议价能力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年初至今部分大宗商品的涨幅(%)

超级商品周期持续发酵,涨价潮下全球产业链影响几何?

黑色有色涨不停

这或许是一场酝酿了10年的超级商品周期,不仅有需求的复苏,还有史无前例的供给瓶颈。

始终最受欢迎的品种铜近期仍涨不停。伦交所(LME)3个月铜期货(最活跃合约)价格在4月的最后一周一度突破每吨10000美元大关,也就在五一假期后的两个交易日,价格已来到了10412.5美元/吨,一举突破2011年2月创下的10190美元的纪录高位。今年迄今,铜价已涨超20%。

供给方面,智利的罢工问题近期仍在扰动市场,而需求端的复苏也进展顺利。例如,中国大宗商品需求恢复良好,铜进口额同比增速在几个月减速之后再次加速。虽说铜较去年3月的低点反弹超100%,但要知道,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间,铜价涨幅超过了250%。

“在不少老交易员看来,商品行情仍只在中场,对他们而言,那些现在觉得商品贵的新手投资者,可能只是没见过真正的商品牛市。”资深美股交易员司徒捷对第一财经表示,一旦行情启动,一般都会维持一年多,当前持续了半年多。例如,2008年危机后,第一轮量化宽松于2009年开启,当时市场甚至预计会出现恶性通胀。尽管核心通胀并未抬头,但在弱美元、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等条件齐备下,那波大宗商品都涨了100%~200%。

如今新需求开始涌现。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辛普森(Matt Simpson)对记者表示,在低碳转型和电动汽车热潮下,铜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加。一辆电动汽车使用的铜大约是传统汽车的4~5倍,而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铜大约是传统汽车的2倍。

即使平时被认为“不值钱”的铝近期也风光无限,铝业概念股领涨A股,碳中和战略成为驱动力。各界认为,电解铝行业迎来供给侧二次改革。银河证券提及,短期内,内蒙古“双控”引发蒙东及蒙西地区电解铝减产,影响产能近30万吨且新增产能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进入旺季,行业社会库存在二季度加速去库,驱动铝价继续上涨。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