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时代之问”下阿里求变: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



  中概股巨头阿里巴巴,正打算将自己的资本市场重心回迁。

  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当日,阿里巴巴方面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

  作为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龙头公司,阿里巴巴此次回港双重上市,将成为一个重要风向标。7月26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阿里巴巴在港股报105.5港元,涨5.92%。

  回港主要上市

  阿里此前在香港资本市场采取的交易机制是二次上市。

  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4年,阿里考虑整体上市时,首选地曾是香港。但因相关规定限制,最终转道赴美上市。

  2018年香港联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后,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纽约依然作为阿里的主要上市地。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阿里巴巴在香港及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后,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依然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阿里选择在香港做主要上市,除了增加流动性和提升定价能力外,规避单一市场风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二次上市是指公司在两地交易所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监管要求相对简单,上市成本也较低,两地股价紧密联系。

  而双重主要上市则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它与二次上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两个主要市场的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区别是,二次上市的股票没有资格被纳入港股通,主要上市的股票负责相关规则可以进入。据记者了解,此前内地投资者就无法通过港股通交易阿里巴巴的港股股票。

  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认为,阿里巴巴未来在港股的盘子将更大,“既然双重主要上市,流通盘应该会与美股保持相当的水平。”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阿里此举主要是为了应对未来在美上市地位的不确定性,“这是所有中概股最终都得走的一条路。”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二次上市和主要上市地,从普通投资者来说没什么本质区别,“对公司来说,就是在香港注册登记交易的量增加,某种意义上还是要看投资者优先哪边市场,哪边市场的价格主导,哪边是带动。”

  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在港上市以来,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转至香港注册。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阿里巴巴集团股份于香港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7亿美元,于美国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32亿美元。

  中国是最大战场

  需要提及的是,相对以前中概股公司更倾向选择更为简单的二次上市,双重主要上市近来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据记者了解,此前已有知乎、贝壳、小鹏等多家中概股公司实现在美国和香港双重主要上市。

  除了地缘政治带来的单一市场风险外,阿里巴巴需要被认为更“懂”它的内地投资者。

  双重主要上市的消息对阿里巴巴资本市场已带来正向刺激。7月26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阿里巴巴在港股盘中报105.3港元,涨5.72%。但这个数字相较于阿里巴巴初回港时,却缩水不少。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以176港元的发行价回到港股。进入当年12月,阿里巴巴价格就冲上200港元大关。2020年10月末,阿里巴巴股价冲上309.4港元的历史最高峰。但随后股价开启向下通道。

  有观点认为,阿里巴巴后续被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的加入,将有利于提升其股价。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表示,在香港做主要上市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

  但况玉清对记者表示,在香港做主要上市,对阿里股价的长期表现应该会有好处,但短期不好判断。“阿里作为中概股龙头,其美股估值被压得过低,需要有个修复过程。”王骥跃也认为,阿里期望自己的资本市场重心能够回移,但要看市场决定。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业务主要在离香港更近的内地开展。

  7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财年(截至今年3月31日)财报显示,当期其总收入8530.62亿元,同比增长19%。470.79亿元的净利润则同比减少67%。作为参照,这两项指标在上一财年的增速,分别是41%和2%。

  中国商业在2022财年合计收入5927.05亿元,占阿里巴巴当期收入的69%。其中,中国零售商业占到阿里巴巴当期收入的67%,中国批发商业占阿里巴巴当期收入的2%。国际商业相对只占阿里巴巴当期收入的7%。

  中国商业也是阿里巴巴的利润支撑。

  上述财报显示,2022财年,阿里巴巴中国商业经调整EBITA为1821.14亿元,比阿里巴巴当期整体经调整EBITA多出517亿元。需要提及的是,除了中国商业外,阿里巴巴其它各项业务中,当期只有云业务的经调整EBITA为正。不过云业务仅占据阿里巴巴营收的9%。

  此外,当期中国商业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31%,而阿里当期这一指标整体为15%。其它各项业务中,也只有云业务这一指标为正向2%。中国市场也是阿里云的主战场。阿里在财报中提及,过去一个财年,阿里云计算业务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了阿里云创立13年来的首次全年盈利。到2025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是目前的三倍,

  需要提及的是,阿里巴巴做出上述改变的同时,外部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7月26日,张勇在致股东信中看也提到,过去这一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共同面临着很多的“时代之问”。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起起伏伏,国家对互联网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繁发生等方面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下,他表示阿里的应对之道的基本原则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