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平安资管总经理罗水权:用科技打造可持续发展体系

  百万亿“大资管”市场中,保险资管是主力军之一。而在保险资管行业里,“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作为头部机构之一,截至2021年末平安资管资产管理规模4.05万亿元,第三方业务规模5121亿元。

  平安资管总经理罗水权扎根金融领域已20余年,是上海金融科技领域的第一代创业者。近年来,他主导平安资管在业内率先掀起了科技赋能浪潮。通过推进先进理念、方法、技术在大资管行业的落地,平安资管自身也在向国际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型迈进。

  对标国际致力于全球领先

  保险资管公司长期服务于保险资金,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45万亿元。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各类型机构同场竞技,在大资管市场,保险系资管机构有哪些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未来空间?

  到平安资管之前,罗水权曾经在埃森哲从业多年,他对标的不只是国内,更是国际市场。罗水权介绍,保险资管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设就是围绕怎么把保险资金管理好,从而沉淀成保险资管公司的差异化能力,主要体现出三个特征。

  一是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保险资金的运用要求是安全性和收益性,所以要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力争每年获取稳健收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全品种的投资能力,保险的资金投资范围相对较广,在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上,保险资管在‘大资管’中公认是最强的,经受住了市场的长期考验。”

  二是长期价值主义。保险资金是长期资金,久期长,所以做投资要坚守长期价值主义。

  三是风险管理能力。稳健投资是保险资金的天生基因,最终是追求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要贯穿到整个公司的经营和文化中,从而努力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

  “平安资管的定位是不仅要成为中国的头部资管机构,而且要成为全球领先的资管机构,所以我们已经在对标世界上最大的资管机构了。”对比国际资管公司,罗水权发现,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市场化程度比国内的资管机构高,经历的经济周期也更多,金融市场的复杂度更高,投研和风险管理体系性更强。

  “国际的领先资管机构,投资品种是更加完善的,而且投资领域覆盖全球。当前中国的资管机构主要还是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展露拳脚,我们的全球市场布局比较有限,虽然也有一些QDII等试点资格,但相比国际机构所谓的全能型投资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罗水权说,国内保险资管公司的历史才十几年,而那些成熟的国际机构有的已走过百年。但近几年随着大资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保险资管机构已在快速追赶前进。

  打出科技“王牌”

  近年来,平安资管贯彻平安集团整体战略,加强资管业务的科技赋能,以实现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现在回过头来看,此举走在了整个大资管行业的前列。这几年,罗水权接待了大量资管同业的来访交流,其中非常重要的交流课题就是金融科技。

  公司自上到下都意识到了科技对公司的价值,所以科技赋能战略的执行相对比较容易。罗水权说:“保险资管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对平安资管而言势在必行,大家都非常顺利地去拥抱这种变化,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在这种拥抱过程中做得更好。”

  金融科技是对平安资管的赋能。罗水权举了几个例子。2018年至今,平安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6万亿元增长到了4万亿元,日常运作的交易量翻番而中后台人员数量几乎没有增加。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最核心的投研体系,平安资管大力开发的“一站式”智能委外投资管理平台(KYMF),聚焦投研体系沉淀与传承,实现基金投研数字化提效。而平安资管打造的智能风控平台(KYZ Risk),在风险预警和降低投资风险方面效果已经非常明显。

  罗水权表示,“科技型资管”提出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提高团队的人均产能,现在已经实现,未来从管理角度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赋能投资,助力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管理公司。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