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品频发,用更好的体验打造“未来的家”

  智能家居一直是家居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家居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8月7日,在“数字经济看中国”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之“智能家居提速:未来的家还有多远?”主题论坛上,5位嘉宾围绕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现状和近来变化、进步空间、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等内容展开探讨。

  CSHIA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秘书长周军认为,智能家居企业应该卸下偶像包袱、放下成见,在万亿级市场同努力。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何人可提到,智能家居应该有家庭成员般的“人性”特质,这才是未来真正发展的方向。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助理总裁兼品牌部总经理宋丹指出,智能、科技的整体进步,在家居的范畴里要和艺术、设计、人文结合,否则会出现很多不是真正为家居服务的噱头产品。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国海表示,智能家居市场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而体验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给消费者可获得的体验感,企业才能把科技带进千家万户。如影智能创始人&CEO唐沐则认为,目前中国全屋智能市场比以前提升很多,但是还没有到大爆发的状态,行业应避免因“内卷”而透支市场。

  近期变化新品数量增长,竞争成主旋律

  新京报: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处于哪个阶段?相比之前,今年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变化?有哪些新的产品和技术?

  周军:智能行业发生明显变化,今年上半年,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发布了146款新品,同比增长了44%。但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今年所有家居相关的行业,包括家居定制、建材、家电等,“内卷”严重。今年上半年有22款中控屏的发布,其实从某种程度看,里面的功能设施都很雷同,此外,销售模式趋同。下半年,竞争是重要的主旋律。

  何人可:最近一两年,智能家居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方面,从单品走向生态,单品并不能构成一个家居环境,因此,要么像小米一样独创自己的生态,把所有的家居产品都实现智能化,要么像华为一样,提供一个平台,把其他企业的产品聚集于此。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生态让用户体验的设计变得更加重要,智能家居发展取决于用户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注重用户体验。

  宋丹:智能家居不是遥控器,也不是显示器的结合,尤其对家居行业来说,需要科技和艺术的结合。设计是家居领域里面最大的科技,提高人的效率和人的体验是特别要考虑的内容,而且要沿着这个道路发展。此外,从智能家居的行业来看,需要大规模地融合,以电器为例,可以融入狭义上的家居行业的方方面面。

  唐国海:现在已是数字化时代,智能床也是数字化的床。假设把睡眠过程数字化,把过程中的数据罗列出来,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为睡眠健康做一些分析研究,用床感受你的睡眠健康、生命健康,最终将实现这类产品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我们的技术在往这个方向发展,这就是现在我们追求的目标。

  唐沐:2022年上半年,行业“卷”起来了。目前行业有全国开店的趋势,也许中国的全屋智能市场比以前提升很多,但还没到“大爆发”的状态。如此“内卷”地在全国开很多的店面,也可能透支这个市场。从C端用户来看,大家对智能家居的看法是产品+服务,年轻人更注重体验服务。而在B端,现在有能力的地产公司会把智能一体化交付、拎包入住当做整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还要增加更多差异化优势。

  产品需求从单品智能走向系统化

  新京报:此前一说智能家居,想到的就是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和一些智能交互产品。现阶段产品进步、行业提速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源自哪些因素的推动?消费者的需求和此前相比有何不同?

  何人可: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智能音箱,但现在的语音交互已经延伸到几乎所有的智能产品,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可能一声“小爱同学”不知道哪个终端在回应。怎么让这些智能产品更能理解我们的需求?如何让用户和智能家居建立良性的人性化的交互?这些方面将需要有大量的研究。而智能家居交互不仅是产品交互,更多的是人和智能体的交互,未来,家里的硬件产品会越来越少,这对智能家居设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应该有家庭成员般的人性特质,这才是未来真正发展的方向。

  周军:智能家居行业已经从单品智能走向系统化、从控制时代走向数据时代,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浓缩的智能化赋能到传统产品上进行扩散,在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具备硬件制造能力、工业设计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唐国海:智能产品能不能适合消费者需求,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需要符合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包括科技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其中,在体验感方面,家居要带给人安全、舒适、健康的感觉,包括门锁用手机就可以打开等,这让消费者有充分的体验感。同时,也需要给人带来获得感,比如用了这些产品获得体验的快感。

  唐沐:其实在一些产品里面,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噱头而智能的做法。这种做法很可能是走不远的。在这个行业里还是要做刚需,照明、安全产品等是目前用户消费智能的主力刚需,在这些产品里面做市场,我相信可能会有一些更大的进展。

  宋丹:作为平台型企业,可以把平台上所有的企业进行互补和融合,这是我们大力推动的事情。我们提供一个平台,利用我们的宽度、种类的丰富性创造合作,同时也是推动全屋智能的完善。

  市场现状市场需要一个教育过程

  新京报:从智能家居的应用方面来看,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处于哪个阶段?目前消费者还存在哪方面的顾虑?这种境况应该如何改善?

  唐国海:智能家居在实际的应用推广中,为了推而推有一定的困难。智能家居市场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给消费者可获得的体验感,企业才能把科技带进千家万户。

  宋丹:目前大多数的智能产品在销售端、体验端,应该注重做一站式体验中心,在这里让消费者去感知这种习惯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红星美凯龙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以主题馆作为单位向全国推广,这打破了商户独立性,形成一个有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化主题馆,有音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全品类的产品,从而让消费者感知到一站式的高端消费体验。

  周军:目前行业出现的问题是,很多企业过于关心客户,而不关心用户。很多厂家在开店、招商加盟、B端市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甚至为迎合经销商打单、PK其他的品牌,做了很多没有意义的产品设计。因此,不论是针对消费者认知,还是针对厂家,智能家居最终要回归到产品本身,被消费者信赖和认可,同时,下一代产品也要更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卧室很多场景体现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场景里的智能化产品才可以体现它的价值。

  行业标准企业间不应设置壁垒

  新京报:行业竞争激烈会产生哪些效应?智能家居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行业标准?

  唐沐:在未来的行业里,应该是大家各司其职做自己最擅长的那块,把它做好。目前整个智能家居行业中,IOT(物联网)平台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在商业模式上大家各自设置壁垒的问题。这在将来一定会解决。

  宋丹:安全是智能化终端的目标,比如我们设计的标准里面有一个“绿色”的内容,从消费端,我们提出了一个比国家标准更高的要求,这个放在智能领域里面,就是安全。越来越安全、能够让用户批量且便捷使用的智能化产品才是最好的。

  唐国海:行业标准定在哪里,需要行业创新者、产品创新者及在数字化时代里闯荡的人去想,同时也要结合同行、专家一起制定,这是作为头部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麒盛科技智能床已在全球销售800万张,我们有很多的专利,也起草了很多的标准,在这个行业里还在不断深耕。但只有我们一家不行,需要行业的人、使用者、参与者、推广者、消费者和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标准。

  何人可:未来,在智能家居这块,一定要有一个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标准。这对于未来智能家居走向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像华为、海尔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走向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积极参与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的制定。各自为政则很难形成一个合力,不仅在国内市场会受到影响,在国际市场影响也会非常大。因此,企业需要合作,行业协会要起引领作用,这些都是未来战略布局非常重要的内容。

  周军:今年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到,要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智能家居企业应该卸下偶像包袱、放下成见,在万亿级市场同努力。企业不应该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变成很多产品商,需要跟每家企业相互连接。

  未来趋势以用户为中心扩展智能化

  新京报:目前智能家居在加速发展阶段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企业应该怎么做?

  宋丹:智能家居真正实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需要全面发展,需要行业里面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投入力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本质。智能、科技的整体进步,在家居的范畴里要和艺术、设计、人文结合,否则会出现很多不是真正为家居服务的噱头产品。

  唐国海:麒盛科技深耕智能床领域,整个数字化场景就是把睡眠赛道抓起来。我也呼吁一下,有志于睡眠健康、睡眠产业的人,包括专家、学者、科学家、医生等参与进来,让产业丰满起来、产业链完善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睡眠产业生态圈。

  唐沐:将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方式很有可能是一体化销售给用户,用户拿到手之后就是拎包入住,这才是这个商品最终应该达到的状态。

  周军:未来小的异业联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某些空间的智能化是有强烈需求的,未来的市场空间会否越来越大,就看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生态平台可以达到异业合作,背后最核心的点还是以用户为中心扩展智能化。

  何人可:智能家居要和全国、全球的双碳目标协调一致。要跳出智能家居本身的概念,去考虑人与宅、宅与宅、宅与环境的关系。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