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临港新片区三周年首场重大活动来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揭牌三周年,这片创新创业沃土动能日益澎湃。

  在8月12日举行的“激荡新片区,成就新梦想”——临港新片区三周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和人才行动方案三个白皮书集中发布,24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过180亿元。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0家以上;为了吸引人才,临港新片区将加大住房供应力度,新增各类住房约1200万平方米,约16万套。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目标千亿元

  集成电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临港新片区承载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前沿产业。为进一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当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临港新片区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芯片设计重点产品进入国内顶尖水平,芯片制造工艺进入国际前列,装备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同时,形成5家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5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

  “东方芯港”将作为未来区域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力点之一。根据《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力争到2025年,将“东方芯港”建设成为汇集制造、装备材料、封装测试、芯片设计各板块的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明确了六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构建创新策源体系。二是加快芯片设计发展。三是提升芯片制造能级。四是加速装备材料集聚。五是完善高端封测布局。六是探索芯片贸易创新。

  其中,《行动方案》提出,重点突破如CPU、DPU等一批高性能通用计算芯片。重点布局面向前沿产业的专用芯片的开发。同时,支持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企业开展芯片离岸贸易和供应链金融业务。

  “临港新片区致力于打造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桥头堡、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承载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表示,《行动方案》组合拳将推动临港新片区加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发展高地。

到2025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0家以上

  当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临港新片区加快创新资源聚集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策源引领力,加快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培育发展一批前沿产业孵化载体和公共服务机构,引进建设8家以上对标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支持不少于100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0家以上。新增认定不少于10家临港新片区创新联合体、不少于300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5家具备成熟孵化和加速经验的服务机构,至少与30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向国家相关部委申报创建若干高能级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临港新片区将支持共建高能级研发机构,引进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加强科创企业孵化服务,引进培育孵化载体,搭建梯度培育体系,引导支持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吴晓华表示,《行动方案》组合拳将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通、设施融通、人才互通、机制畅通,推动临港新片区形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到2025年底新增各类住房约1200万平方米约16万套

  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还发布了《临港新片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速人才集聚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初步建成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力争成为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务:一是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二是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三是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临港样板”。四是打造更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五是树立家门口社区服务新标杆。

  根据《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支持资金,投入不少于30亿元,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安居等的支持力度。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和商业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临港新片区将新增各类住房约1200万平方米、约16万套;商业设施总量达到约100万平方米,临港新片区主城区中运量公交实现全覆盖。

  “临港新片区将对标国际一流、立足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更高标准、更好品质、更优体验的社会服务体系,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吴晓华说。

2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180亿元

  作为投资创业的新兴热土,临港新片区吸引着优质企业项目纷至沓来。

  在当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三周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24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总投资额超180亿元,涵盖前沿产业、商业文旅、基础教育等领域。

  其中,产业项目13个,协议投资额126亿元,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产业领域,包括临港科创2.0创新园项目、福光集团研发总部及激光产业化项目、临港奉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临港书院红宝石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洋山前沿产业保税制造中心项目等。

  其中,临港奉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投资15.6亿元,计划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集聚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建设高标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

  福光集团研发总部及激光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5.38亿元,建设集团全球研发中心、世界一流的光学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等,建设立体激光防御系统和新视界投影等产业化基地。

  城市功能项目11个,包括了万达星海汇、奥特曼酒店、港城广场图书馆、华东师大附属浦东临港小学、幼儿园等优质项目。

  产城融合发展,城市欣欣向荣。业内人士认为,这批前沿产业和城市功能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临港新片区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新能量、增添新动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