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 下半年基建投资仍有看头

  尽管受到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较前值小幅下行,不过,仍保持着5.7%的增长水平,成为当前经济保持修复势头的主要带动因素。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主要分项看,当前“基建发力、制造业支撑、地产拖累”的格局进一步强化。

  “支撑当前基建投资提速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和项目制约因素的全面缓解,尤其是以水利投资为代表的老基建明显发力。”在冯琳看来,这显示出当前宏观政策仍聚焦稳增长取向。

  结合日前记者从水利部获悉的数据来看,无疑印证了上述观点。水利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截至7月底,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5项,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相继按期开工建设;在建水利项目达3.18万个,投资规模1.7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基建投资的支撑领域主要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形成拖累的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的来说,7月份基建投资表现得符合预期,在前期加快专项债使用到位等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基建稳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相较于基建投资增速的小幅加快,虽然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但仍较前6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且从当月看,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伍超明认为,一是国内消费、地产需求低迷,加之PPI处于下行周期,企业预期转差下,扩产投资动能明显回落;二是受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下降影响,出口依赖型企业投资动力不强;三是退税资金对资本开支的刺激作用趋于弱化。从行业看,中下游是制造业投资回落主因。

  谈及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分化表现,叶银丹称,这也印证了此前社融等金融数据反映出来的内需不足、房地产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等问题,也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稳内需主要依赖基建投资这一事实。结合7月份消费、工业生产等其他数据表现来看,当前由于疫情反复、市场主体信心不断走弱等因素导致的内需持续萎缩是经济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展望未来,冯琳认为,整体上看,在以降息为代表的宏观政策发力背景下,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势头将有所缓解,其中基建投资提速将较大程度上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预计在政策发力及上年基数下行共同作用下,1月份至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5.8%左右,在引领经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后续若不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预计第三季度乃至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反转的概率较低。在此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力度还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若从具体的分项数据看,伍超明认为,下半年,基建稳增长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即在专项债加快使用、准财政工具撬动配套资金、专项债限额用足用好、项目储备建设提速等积极因素影响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剩余专项债集中使用或推动第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超过10%,但四季度或小幅回落,全年中枢在9%左右。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在6%左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8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发挥专项债作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相关制造业投资增长,推进促消费政策实施,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