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海这个区为小区物业评出“红黑榜” 上红榜的能破棘手难题 黑榜要重点督查

  疫情期间,社区中原本不被居民注意的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也倒逼了居民区、物业和业委会这“三驾马车”必须积极承担责任,把“美丽家园”建设从形态转向内涵。

  8月17日,长宁区举行2022年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暨“美丽家园”建设推进大会,会上成立了长宁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联席会议,正式建立区、街镇和居民区三级联席的统筹推进机制,并表彰了2021年度长宁区“红色物业示范企业”和“红色物业示范小区”。

  与此同时,会上还通报了去年长宁区住宅物业服务企业综合测评排名“红黑榜”。物业服务的好与坏除了硬指标,更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算“小账”不如算“大账”

  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天山西路80弄与蒲淞北路17弄看似是两个没有关联的地址,但曾经却是共用同一个大门进出、分属两个物业管理的相邻小区,合称为“天蒲小区”。但这个“合”仅限于小区名称,实际上却并不“和气”。

  蒲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薇道出了原委。两个小区建成时间有先后,历史原因使得双方物业管理关系复杂、物业费相差悬殊、物业服务更是大相径庭。加上机动车停车收费的不统一,更加剧了居民与物业的矛盾。“一个小区抱怨物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无人清扫,另一个小区苦于跨小区停车位被挤占,公共设施不全又无法共享隔壁小区的设施。”

  一位物业专业人士表示,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小小区”,考虑到运营成本,一般的物业公司都不太愿意接手。而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需求的增加,供需矛盾不断凸显,管理上更是挑战不断。“天蒲小区以前隔三岔五就能看到警车来处理纠纷,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不断……”社区干部说,多年来,一扇门里的两个小区,牵绊了居委会大量的精力。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治理和管理都充满挑战的小区,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考验中,却早早携手成为长宁区的“无疫小区”。沈薇再次揭晓了谜底:疫情前后不间断地沟通,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最终得到了两地居民的共同配合和支持。

  物业费收缴难、居民不满意程度高是老小区的共性难题。蒲北居民区党总支在调研后发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都只顾算自己的“小账”—— 业主希望以更少支出得到更多服务,物业希望以更小成本获取更多收益。然而长此往复,反而“两败俱伤”。

  为此,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搭建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引导业主和物业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通盘考虑,寻求最大公约数。在疫情居家之前,天蒲小区就召开了多次“五位一体”会议,聚焦共性问题,邀请专业社会组织普及物业服务和业委会管理知识。居委干部还与业委会一同走访了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向居民择优推荐。

  一番将心比心的沟通和协调,让居民和物业都切身感受到了,算“小账”不如算“大账”

  以“新”换“心”获居民支持

  以“新”换“心”,小区硬环境的更新提升也对物业治理有巨大帮助,让“美丽家园”真正焕发由内而外的魅力。

  沈薇介绍,天蒲小区把握住了长宁“精品小区建设”的关键时机,通过实施房屋整修、室内污水管道更换,同时科学规划建筑垃圾堆放点、智能车棚,并补种了绿化、整治了小区内外的环境,让小区一展新面貌,为物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小区变美变新,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自然就会萌生出想要好好维护、爱护家园的劲头。”

  此时,居民区党总支趁热打铁,牵头组织两个小区的业委会召开会议,将同步推进续聘和选聘事宜、提高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等棘手难题一并提上议程,争取获得居民最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物业公司也积极主动展现了新气象。新长宁集团新程物业此次获得了2021年度长宁区 “红色物业示范企业”称号,是长宁区践行“红色物业惠民行动”的代表,在北新泾服务的多个小区中均有不俗的口碑。在街道搭台下,天蒲小区的两个业委会与新程物业展开了反复协商沟通,逐步细化了物业管理方案。

  其中,天山西路80弄的居民认可新程物业的保修服务质量,表达了愿意通过物业续聘并提高物业管理费,进而享受更加全面物业服务的需求。不久,蒲松北路17弄的业委会也向新程物业发出了选聘意向。

  在意见征询过程中,天山西路80弄11号的一位居民提出,家里有新能源车,合并物业后能否新增新能源车的固定车位。这一呼声被居民区党总支记在了心里。很快,在北新泾街道的协调下,蒲北居民区党总支与国家电网展开合作,将靠近小区入口处的六个车位更新为了新能源车充电车位,居民只需下载APP,扫码后即可充电。

  数字赋能解决“不见面”难题

  “两个小区的房屋类型相同、品质相似、地域相近,破除两个小区之间的‘旧门’,也是打破‘恶性循环’局面、实现小区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径。”沈薇说,两个相邻小区选聘了同一家物业公司后,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等“四保”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此前的跨小区停车纠纷迎刃而解,居民真切享受到了一体化管理带来的便利和舒心,两个小区真正融为了“一家人”。

  同样身为居住型社区的仙霞新村街道,辖区内有75个自然小区,先后成立了72个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街道实有人口达到8.1万人。疫情期间,面对需要多数业主表态的小区决策,仙霞街道突出数字赋能,在市经信委指导下,会同相关合作单位在长福公寓小区成功测试了上海市公共数据社会化授权利用试点场景。

  这是全国首次用区块链和分布式数字身份(DID)技术支撑的业主线上投票,能够一定程度上完善疫情期间的无接触投票和异地投票需要,通过数字赋能解决了以往常见的“双三分之二”达到困难、身份认证难、隐私保护难、法律效果难、真实有效难和一键办理难等六大难题。

  去年起,仙霞街道还积极探索打造数字服务平台,在虹旭居民区上线了“虹旭乐享e家园”数字服务平台,设立了十大应用场景,包括党建学习、居民信息存储、车位动态监测等小区急需的数字治理内容,还为征集意见建议、通知各环节议事流程、公示社区治理项目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落实搭建了平台。

  去年以来,长宁对全区10个街镇的190家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675个住宅小区开展了全年跟踪性综合测评,675个住宅小区中,一级小区450个,占66.5%;二级小区122个,占18.2%;三级小区103个,占15.3%。物业服务企业全年度测评分值为四类等第,其中“优秀”企业10家、“良好”88家、“达标”84家,另有8家企业为“不达标”。

  下一步,针对不达标的“黑榜”企业,长宁区房管局将约谈企业负责人,并列入重点督查名单,加强日常抽查频次,推动形成物业管理“优胜劣汰、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