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为先行示范注入“美”的内涵美学洞见多元交锋 兴造城市无限可能 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成功举行

  “将美学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将美学写在中国的城市中。”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3周年之际,8月20日,由中华美学学会、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

  作为深圳首个城市美学建设发展论坛,本届论坛邀请到3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针对如何建构、培育城市艺术氛围和美学土壤等问题开展深度讨论,共同梳理深圳城市美学发展脉络,探讨未来美学构建内核。

  论坛开幕式上,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黄伟,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国际美学协会原主席高建平先后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分别作主旨演讲。

  “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达到一定水准,必然需要更加追求人文精神、审美价值”。黄伟在开幕活动上表示,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3周年之际,相关领域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城市美学问题,为深圳先行示范注入“美”的内涵,以城市美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全球标杆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福田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对审美的追求贯穿到一片又一片街区、一个又一个细节,精心打造一批“城市作品”,深入实施福[+]计划,让城市作品可阅读、可对话、可传世,让中心城区充满人文之美、创意之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建平会长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城市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将城市建设得美丽,使城市的居民赏心悦目,使城市的游客流连忘返,使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些都是城市美学研究的课题。美是一种生产力,城市建设得让人喜欢,让居民产生感情、有自豪感,这些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软实力。过去40多年,城市在长高、长胖,城市之美成了一个突出的美学问题。深圳过去40年创造城市发展的奇迹,为全国城市建设提供了典型范例,也提出了众多美学研究课题。希望更多美学家关心城市美学研究,将美学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将美学写在中国的城市中。

  深圳市福田区区长周江涛,区领导章海蓉、朱伟华、王立萍、冯瑞出席论坛开幕式。

  论坛现场为王京生、孟建民、王中、朱荣远、孟岩、颜为昕、陈绍华、韩家英、冯峰、韩湛宁等10位福[+]计划和节日大道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王京生、孟建民等学术委员会代表和福田区领导共同启动了福[+]计划,福[+]计划迈入新起点。据悉,福[+]计划是福田区于2019年启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计划,项目以人文美学为内核,围绕“城市漫行艺术中轴”,通过城市策展、城市营造、公共政策研究、空间设计改造四大模块,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消费和商业引流。

  当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海蓉发表闭幕致辞,宣布“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重新发现城市美学”为年度主题,立足深圳样本,探索了城市美学定位,各路专家学者从科技人文、公共艺术等维度探讨了城市美学的呈现方式,唤起市民的城市美学意识,同构美丽深圳梦想湾区,共筑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

  “全民创意”是美的最强大创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为大家带来了《“全民创意“是美的最强大创造力》的主旨演讲。

  王京生表示,“全民创意”是美的最强大创造力,创造美不仅是艺术家的责任,更是每个人都有的天赋能力,每个人都是美的创造者。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今天,在深圳获得‘设计之都’14周年之际,我们提出‘全民创意’这个主张,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意的主体,都可以实现创意的梦想,创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王京生指出,正像“全民阅读”推动和启发了每个人的读书激情,“全民创意”也必将激发更多人的创意激情、创意思维,从而产生更多伟大的创意成果。

  寻求美的过程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王京生认为,做美的创造者,就是“各美其美”的核心内容,是增加每个人乃至民族美学自信、自觉、自强的必然。“全民创意”首先要“各美其美”,把中华美学发扬光大,这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

  王京生说,“全民创意”就是要“美人之美”,当人们为古老的中华美学传统自豪的时候,一定要以同样喜悦和欣赏的目光,看到其他民族、国家创造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成果。要以谦卑的态度学习这些成果,体验其奥妙,借鉴其经验和理论,以光大和充实中华美学。因此,只有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美美与共,在人类文明的巅峰上与世界各民族握手,从而完成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美学建构,以实现我们辉煌的梦想。

  王京生指出,福田区是深圳的中心区,这个“中心”包含着创新、创业、创意中心的意思。福田区的文化建设在很多方面领先。期待福田区能够为“全民创意”搭建平台,构建创意生长的空间,让每一个市民、艺术家、企业都能在平台上成为创意的主人。同时,持续开展更多创意活动,助力深圳建设城市文明典范和“三创之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

  城市审美呈现多纬度多方面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聚焦“城市审美”,他表示,城市审美是多纬度、多方面、千头万绪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去领悟。

  近年来,孟建民在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担任总设计师的工作中,非常关注城市美学问题。他表示,城市美学涉及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从人文到自然,而审美具有主观性、地域性、相对性、文化性、时代性,把美学融入到城市建筑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构建意义重大。

  城市发展美学包括城市美学、城市对景、城市天际线、城市生态美学等20多项内容,孟建民重点阐述了城市对景的作用。“任何一个城市的标志物都可以作为城市的重要对景,也是城市要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要素。”孟建民介绍,城市建筑主要有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大要素,城市对景是路径、节点、标志物三者的集中表现。“通过城市设计,可以形成丰富的城市对景,比如中国古代的牌楼、石塔、楼台、宫阙及西方的教堂、宫殿、石碑等,都是城市地标最好的一个对景的一种定位。”

  孟建民认为,要善于运用城市对景等方式,实现城市全规模尺度、跨时代美学、人造审美与自然审美、局域审美与全域审美、静态审美与动态审美等要素的叠合,展现城市的人工之美、自然之美。

  孟建民建议吸收、借鉴一些国际上的美学经验。“美人之美,要学习不同文化对美学的不同积累和认知,学习一些先进的美学知识和法则。”

  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谈起举办“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的初衷,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海蓉表示,本次举办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以“重新发现城市美学”为主题,旨在为深圳为福田的城市美学发展搭建一个对话、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在总结城市美学经验、开拓新的美学探索思路、传播城市美学理念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城市美学实践到底。

  “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理应做开拓者、先行者和引领者,在提高全民创意、全民审美的素养方面进行更深入探索,让每个人都做美的创造者。”章海蓉透露,福田不仅正在做“福[+]计划”,也同步在打造“深圳节日大道”,希望以人文美学为内核,编写一种新的空间叙事,构建“城市漫行艺术中轴”,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地标性公共艺术场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高峰对话

  寻找深圳城市美学建设新范式

  在以“打造城市世界名片:湾区之核与深圳的城市美学定位”为主题的高峰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一起,畅聊了作为湾区之核的深圳今后美学的可能性、方向性和创造性,探讨新时代下城市美学的可行性路径,寻找深圳城市美学建设新范式。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国际美学学会第二副会长彭锋认为,城市美学从注重外在“形象”转向“气氛”的体验。 他回顾过去5年城市美学的发展,认为一个重要的变化体现在城市美学关键词的变化,过去城市美学关键词是“形象”,今天城市美学的关键词是“气氛”。彭锋认为,城市气氛美学属于体验美学,形象是向外的,而气氛是内外兼顾的。

  “深圳的美学是人的美学。”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朱荣远看来,深圳的城市美学源自于移民、源自于多元文化的融合,来自于国内外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汇聚。“城市美学,其实不是口号,也不止停留在天际线上。”朱荣远举例福田区政府正在实施的“福田街道优化计划”,他认为该计划的成功取决于细节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人行走、人生活、人停留的小环境、小细节。

  在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王中眼中,如果把一个城市的规模比作100%,城市的规划、功能和布局要占60%的比例。而另外的那40%则跟城市美学有关,它们是城市的心智、城市的艺术和城市的文化。“虽然没有前面60%的规划,城市不可能正常运转,但是文化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

  “城市美学需要很多创意,还要许多有梦想的人真正能够参与其中。”韩家英设计公司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韩家英谈到,从硬件上讲,深圳公共文化场馆无论是设施还是体量,足以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场馆相媲美,关键是内容的搭建。

  “让理想照进现实。我们的职责就是将大师们的规划和设计从蓝图变成现实。”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朱伟华畅谈了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他们经常面临两个灵魂拷问,一是怎么真正让大师的思想、艺术在福田得到实践?二是什么是一个好设计,是否能真正鉴别什么是好设计?朱伟华认为,首先要有很好的审美情趣,要有鉴别能力;同时要有死磕的精神,还要有很好的韧性。“福田区将持续在各个领域把城市美学践行到底,用设计来点亮城区,让美学温暖人们的生活。”

  “碰撞”未来城市美学智慧火花

  美学与科学技术有何关系?未来城市美学是什么?在以“数字艺术、元宇宙文化与未来城市美学”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碰撞”智慧火花,以前瞻视角探索城市美学底层架构的技术和文明问题。

  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创始院长关道文发表了题为《城市与人创意共生》的主题演讲。关道文认为,美学是通过运用特定的材料、技术和思考方式,来表达一些关键的想法、价值观、世界观,艺术家通过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见解。首先,美学是特定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时间、设计师、艺术家的,正是这些差异能够让我们去讨论不同美学的区别;其次,美学也会反过来影响科学和技术,许多科学家表示自己受到了美学的影响;三是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城市美学表达某种地区人们的生活,支撑着人们享受时间、享受空间以及感受的方式,一些美学表达甚至可以是全程性的。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认为,“数字艺术”和“元宇宙文化”与美术馆工作密切相关,互联网世界一直在跟艺术结合,城市的诞生让更多人对艺术多元性有了更多表达、更多探索,这也是一种技术的变化。“技术变革让我们找到了更多从艺术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城市不同的角度和方向。”

  “对于年轻一代,他自身的私人物理空间可能非常有限,但他在网络世界或者他的手机,他整个世界里有无限庞大的另外一个世界,就是关于数字和虚拟的世界。”在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冯峰眼中,元宇宙世界在未来会加上每一个人的想象力,当地球上每一个人或者未来每一个年轻人的想象力全都加持到一起的时候,他相信元宇宙可以延展的空间和能量是无限的。

  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主席栾倩提出,元宇宙改变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它不再有边界,我们现实的东西可以带到虚拟的世界去,虚拟的东西也可以带到现实中来,我们可以在炎热的夏天感受东北的寒冬,也可以变成一名宇航员,实现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我们通过元宇宙的世界,可以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可以引发自己的思考,城市的未来应从人出发,从人的需求出发,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层面出发,来了解、学习和建构城市美学。”

  深圳木星美术馆创始人吕红荣说,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从艺术的选择到公共艺术的呈现、到整个城市的规划,都应具备自己的首创性,可以尝试把美术馆植入到元宇宙,在元宇宙里开一个美术馆。

  “如果你问我哪一个城市最接近元宇宙的状态,我可以跟你说是深圳。”GROUNDWORK元新建城创始人阮文韬认为,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美学系统。深圳未来的城市美学往哪里走?元宇宙是研究美学系统最好的平台,在元宇宙里面纯粹的美学自由是可以实现的,这种美学自由未来可能会成为深圳确立自己美学系统一个很重要的思路。

  “深圳一直是在创造它自己的未来。”关道文认为,元宇宙不会消除我们在现实世界当中的价值,它只是给我们创造了不同的可能性。元宇宙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重新界定空间环境的可能性,它同样是机会。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