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头条新闻 |债券“秃鹫”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涛“秃鹫”,这是郑铁柱(化名)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情的形容。6月2日,在记者对面,隔着办公桌,郑铁柱一直盯着他的手机,看着各种消息的交汇,还有自己打探的消息,以及委托其他人去问的信息。

郑铁柱看着有些忙碌,甚至有些焦虑。

他把自己现在做的高收益债业务称之为“秃鹫”业务。秃鹫,啃食其他动物腐肉尸体,而他的业务,是建立在同行金融机构亏钱卖券的基础上的。“当然,高收益债有多种玩法,我只是其一,赚的是同行的钱。还有一种,可以称之为无脑赌刚兑,那是加满杠杆,抱着投资人同生共死,一起去豪赌。赌赢了,30%以上的高利润。”“赌输了呢?”记者反问了一句。“赌输了,反正亏的是投资人的钱。”

据郑铁柱观察,现在高收益债的市场非常火热,上个月的成交量已经突破了700亿元,包括银行、信托、基金、私募、租赁等等,都有从事高收益债业务,希望分一杯羹。

而最近的郑铁柱一直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出差,因为这里富裕的投资人多,对于这个时间不是很长的市场都准备进入。在他看来,高收益债投资应该是“财富管理”,是资产配置里,收益增强的那一部分,比如占个人金融资产的30%,在1-2年内,其性价比会比较高。

市场出现

高收益债市场不是突然出现的,是与经济发展和债券市场的变化相关。

郑铁柱分析,投资者愿意投高收益债的的原因是债券刚兑信仰出现问题。他表示,永煤出事之后,市场对国企和城投的兑付出现了分化,信仰也在拉低,即便投资者觉得短期内不会出现兑付问题,但是有些机构的风控比较严格,稍微出现一个负面信息,持有的产品则必须卖出,还有有些机构因为有着比较高的杠杆,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引起估值波动,就会触发补仓或者降低杠杆,出现甩卖债券的行为。于是,高收益债的市场出现了。

在郑铁柱看来,海外的高收益债,其实就是海外版的“非标”。而他投资高收益债的判断是认为,国内的债券市场迟早面临一轮出清,很多高收益债的发债主体,本来就不适合发行公开债,只能发私募债。但是,海外高收益债和国内高收益债,完全是两码事。海外高收益债违约了,可以二级转一级。债权人可以清掉发行人管理层,参与到微观的企业管理中。国内高收益债主要是城投和国企产业债,很难从二级转一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