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欧林生物:最后一分钟回答所有问题 市场拓展是欧林生物最大之事

  今日,科创板公司欧林生物举行业绩说明会。《科创板日报》记者在提问近半个小时后,接近业绩说明会结束前2分钟,欧林生物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吴畏才集中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半年报显示,欧林生物重组金葡菌疫苗进入III期临床,技术水平是全球领先。AC-Hib联合疫苗已待申报生产,为升级迭代产品。其余多个产品如A群链球菌疫苗、吸附无细胞百(三组份)白破联合疫苗等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疫苗获批上市后,对应的市场拓展是获得营收的关键。对于此,《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尽管AC-Hib联合疫苗待申报生产,但此前公司在Hib疫苗的签发批量上并不高,AC-Hib联合疫苗生产后,欧林生物如何拓展市场,打败竞争对手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

  面对这一问题,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吴畏仅简单表示,AC-Hib联合疫苗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并且AC-Hib联合疫苗为公司核心产品。“在AC-Hib联合疫苗获批后,公司将重点进行该产品的市场拓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Hib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有,康泰生物、兰州所、沃森生物、赛诺菲等。从Hib单苗来看,2020年康泰生物、沃森生物和兰州所批签发量分别为242.84万支、255.84万支、235.76万支,占比分别为21.79%、22.95%和21.15%。三联苗、四联苗、五联苗的生产企业分别为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和赛诺菲。

  目前来看,Hib单苗批签发量不断下滑,Hib多联苗快速放量,多联苗替代单苗是一大趋势。而国内的多联苗,目前以康泰生物的无细胞百白破-Hib(四联苗)、智飞生物的AC-Hib(三联苗)等为代表。

  在此背景下,市场拓展是欧林生物AC-Hib联合疫苗生产之后最重要的事。然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吸附破伤风疫苗、Hib疫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三成,达2.3亿元,但净利润也下滑近三成。其中,销售费用增加成为拖累业绩的原因之一。

  根据披露,上半年欧林生物销售费用增加3675.27万元,同比增长55.23%,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增加,因此推广服务费增加2763.20万元,同比增长45.75%;职工薪酬增加229.90万元,同比增长71.06%,运杂费增加611.06万元,主要系向疾控支付仓储费。

  除此之外,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增加,以及所得税的确认,均是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在AC-Hib联合疫苗获上市后,上述费用是否也会成为欧林生物业绩增长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说明会上,另有投资者追问欧林生物AC-Hib联合疫苗(三联苗)的申报进展,后续的关键节点是什么,什么时候能获批上市?董事长、总经理樊绍文表示,公司已陆续收到CDE沟通交流会问题的回复,正积极准备相关申报资料。“完成上述程序后,将向CDE进行三联苗的NDA申报。按照目前情况,预计三联苗于2023年获批。”

  同时,樊绍文也提醒,疫苗产品研发、上市获批的时间均具有不确定性,请各位投资者注意风险。

  除此之外,在欧林生物吸附破伤风疫苗实现收入的同时,年内华兰生物的吸附破伤风疫苗也有望获批。面对这一强大竞争对手,欧林生物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公司吸附破伤风疫苗于2017年首次获得批签发上市销售,通过不断努力,销售收入持续增加。“未来,对于破伤风的正确预防,需要不断的市场宣教,公司希望通过前期的市场铺垫,以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8月26日,欧林生物报收16.62元,市值为69.69亿元。从股价和市值来看,较上市时最高点,跌去6成多。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