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智能化助力肉类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吃到的双汇冷鲜肉在屠宰工序是由机器人完成的?是的。

  这是《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改造升级后的双汇漯河屠宰厂智能化工厂里看到的场景。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一头生猪从屠宰、排酸到分割上市,全程操作只需13个小时,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在过往若干年中,“一把刀杀猪,一口锅烫毛,一杆秤卖肉”的传统模式是国内屠宰业的主流。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愈发关注以及企业越来越追求更高效率,市场对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屠宰和肉类加工模式的需求与日俱增。

  2000年,国内第一条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屠宰冷分割生产线由双汇从国外引进。一同带来的还有冷鲜肉模式,国内肉类品牌化进程正式开启。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我国肉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智能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主动选择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改造。

  早在2021年初,双汇发展(000895.SZ)完成70亿元定增。募集资金使用的项目中就包括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等。

  记者日前参观的双汇漯河屠宰厂智能化工厂改造升级就属于这一项目。在升级后的生产线上,多道工序均由机器人作业。据工作人员介绍,升级后的项目,将国际领先的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耻骨、自动开胸机、自动剖腹机等在生产线上进行配置,同时引入了INNOVA可视化管理系统、MES信息化排产系统,与ERP系统进行对接,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

  与此同时,双汇还投入2.4亿元对旗下肉制品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高温肉制品的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上述升级对企业经营效率来讲是巨大的提升。双汇方面表示,升级后的肉制品生产线日产能可达200吨,生产效率是原来的2倍。

  这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

  8月,正大集团旗下的内蒙古正大鸿业食品公司3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深加工基地项目一期已经在呼和浩特投入使用。其中,一期项目成套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采用科学的全封闭式可视监控体系和严格的防疫制度,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实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

  6月,天邦食品旗下年产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在安徽临泉举行。按照天邦食品董事长张邦辉的介绍,这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屠宰分割设备、工艺和技术,以及配套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

  而在肉制品加工方面,智能化亦在贡献力量。

  双汇方面表示,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改造传统肉类工业,实现传统肉类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使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推出王中王、台式风味烤肠、玉米热狗肠、大肉块等一系列明星单品。

  记者注意到,肉类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已经提上进程。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肉类协会将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肉类贸易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养殖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类产业服务企业。

  这意味着,在我国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化、数字化进程有望持续深入。

  “未来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持续提升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 ‘双汇云商’‘智店’项目建设,实施市场信息化和供应链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联通工业、商业、物流、金融等业务,实现企业上云,建设数字双汇。”双汇方面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