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需求放缓成本提升 川润股份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九成


  8月30日,川润股份发布202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下滑12.44%;归母净利润260.77万元,同比下滑93.73%;公司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报告期内亏损1540.75万元。川润股份成为2022年上半年A股风电零部件板块中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公司。

  “川润股份上半年的经营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也符合市场预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上半年,政策层面给风电市场带来的增长空间和预期有限,同时上游成本压缩对行业整体市场的发展空间影响也较大。可以说,川润股份当前正处于经营相对困难的状态。

  业绩承压的同时,川润股份定增募资计划在2022年也再度折戟,分析人士指出,战略规划不够清晰、经营表现不够出色、研发技术优势不够突出等因素,或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遇挫的原因。

  上半年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外疫情、风电行业抢装后阶段性需求滞后、工程机械行业需求下滑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有较大幅度下降。”川润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一方面,风电行业在退补后,终端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及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滞后,导致有效需求放缓;同时工程机械行业等下游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一定程度上升,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

  据悉,川润股份主要从事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公司的营收贡献主要来源于通用设备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公司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约7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7.54%,营收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13.3%,综合毛利率为19.5%,同比下滑6.41%。

  分产品来看,2022年上半年,川润股份主营产品中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液压元件及辅件、电站服务(含光伏)、产业互联网及服务等四个产品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具体来看,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32%;液压元件及辅件产品同比下滑44.91%;电站服务(含光伏)产品同比下滑15.78%;产业互联网及服务产品同比下滑39.04%。同时,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电站服务(含光伏)两个产品的毛利率还分别同比下滑了15.09%、13.83%。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9家A股风电零部件(所属申万三级行业)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其中有11家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下滑。从盈利能力来看,有16家公司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占A股风电零部件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为84.21%,超过八成,而川润股份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3.73%,成为今年上半年A股风电零部件上市公司中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补贴的风电行业正在迎接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虽然一些风电企业受影响比较大,但也是转型升级的好机会,例如向大风机的海上风电迈进等,只有这样风电行业才可以更多地担负起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任,市场化经营的路径早晚要离开国家政策补贴,向产业创新努力奋斗,采用先进技术赋能产业向高质量、高水平、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他进一步表示,没有补贴的2022年的风电行业很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暂的周期性的业绩下滑,这对相关企业上半年的业绩影响较大,但下半年和未来的市场前景有望得到修复和健康发展。“没有补贴的风电市场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路径发展模式,这将有利于公平竞争格局的出现,更有利于面向世界舞台的竞技。”

  非公开发行计划再次“流产”

  值得一提的是,川润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在2022年宣告流产。根据其2021年11月披露的预案,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6.3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升级扩能建设项目、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制造服务中心项目、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相关议案已获得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然而,时隔半年情况突变,2022年4月,川润股份披露《关于终止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的公告》称,预案披露以来时间跨度较长,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考虑公司的价值表现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为了维护全体股东的权益,决定终止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事实上,川润股份已不止一次在资本市场遇挫。2016年,公司曾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在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约2个月后,公司宣布“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变化较大等因素影响”,导致原有重组方案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故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分析,近年来,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专精特新类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多看好和支持,在此背景下,类似川润股份这样的行业公司,在推出定增方案后却又选择终止,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自身的研发和技术实力还不够硬,相关项目和产品不够亮眼、可替代性较强;公司的战略存在问题,中长期战略规划还不够清晰;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导致成本提升,使得企业部分领域的发展不再具备竞争力等。

  “近年来,A股市场上定增终止和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想要顺利推进定增融资等交易,企业自身还是需要有明确、稳定的战略规划,要努力提升经营业务的技术壁垒,强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持续提升制造工艺、流程规范化和产品良品率等方面的水平,以进一步巩固企业在业务规模、客户稳定度、现金流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有利于融资交易的顺利推进。”他说道。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7月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时,川润股份曾表示,将“积极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更多的行业发展机会,促进业务升级,提升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六年过去,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上半年的361.3万元变为2022年上半年的260.8万元,两次寻求增发未果,业绩不增反降。在起起伏伏的发展过程中,川润股份未来是否还会寻求“定增”突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