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关村论坛亮点抢先看 量子计算机、辅听耳机等黑科技将亮相

  2022中关村论坛将于9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主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设立分会场。

  9月7日,记者从论坛主办方获悉,第四届全球硬科技嘉年华等中关村论坛配套活动将在中关村壹号举行。届时,一些“黑科技”新品将和公众见面。

  论坛召开前夕,哪些亮点值得抢先探秘?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对此进行了盘点。

“三城一区”以不足6%面积

贡献北京三分之一GDP

  “三城一区”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分布在海淀、怀柔和密云、昌平、经开区和顺义等区域。

  据了解,“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GDP的1/3,量子计算机、辅听耳机等一批“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成果将在中关村论坛期间亮相。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实施先行先试改革,推动成立世界数字友好园区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全国首个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北京量子信息科学首次实现世界最长量子直接通信距离100公里;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智能线虫“天宝”;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发布自主可控的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2.2,能够对抗目前已知的传统密码攻击和量子攻击。

  其中,未来科学城聚焦“搞活”,生命谷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北京首个大分子药物工厂诺诚健华创新药物基地、科兴疫苗质量研究中心开工;高教园已累计整建制迁入5个一流学科、34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院,入驻高校7所。

中关村科学城

独角兽企业仅次于硅谷

  近年来,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中关村科学城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功能定位,努力当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和排头兵,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数据显示,2021年中关村科学城GDP总量和增长贡献连续五年保持“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占中关村示范区四成;实现出口总额1427.97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缴税费总额930.02亿元,同比增长17.1%;研究开发费用合计2392.95亿元,同比增长20.4%。

  其中,该地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50家,仅次于硅谷地区,占全国超两成;256家上市公司位列全国省级市前十;2021年技术合同登记总额2920.8亿元位列北京市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7.2件是北京市的3倍;全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2万家。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关村科学城产业结构更加体现高精尖特点,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势头良好,信息业、科研业作为全区前两大产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占比40.2%、12.5%,在全市信息业和科研业中占比分别达到58%和37%;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超过70%。

未来科学城

打造多个“首创”案例

  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东南部,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型主平台,处在“三城一区”的连接点上,这里的定位是建设全球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高地,规划面积170.6平方公里,总体布局由“两区一心”组成,通过多年建设发展,基本形成了“两谷一园”的创新格局。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批“首创案例”。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任务成功落地,运营主体搭建的医院数据一体化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临床运营系统等试验平台走在了国际前列;全国首家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平台——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在厂房设计方面做到了三个全球“首个”。

  与此同时,企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取得了乙肝病毒致病机理、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原创发现,涌现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4500伏IGBT芯片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国内首套综合氢安全评价平台开发完成,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立项,由未来科学城主导编制的商务区可持续发展领域首个国际标准进入出版阶段。

  诺诚健华新型靶向蛋白降解剂ICP-490新药研究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科兴奥密克戎株新冠疫苗在国内获批临床,乐普生物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全区科技创新呈现出“井喷”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全区新增专利授权6393件,同比增长18.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63件,同比增长21.8%;新增PCT途径国际专利申请245件。

怀柔科学城

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据介绍,怀柔科学城加速“突破”,29个科学设施平台顺利推进;“两装置五平台”进入试运行状态;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地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形成。

  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进入科研状态,计划9月完成性能工艺测试验收,进入试运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计划10月完成国家验收;子午工程二期科研设备采购全部完成,计划10月完成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土建工程基本完工。

  怀柔科学城还加快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持中科院科研机构整合布局。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今年整建制迁入。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领衔的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落户。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成立,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入驻。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落户,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等一批会议展览相继举办,国际化学术氛围逐步浓厚。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