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理财,究竟是如何亏钱的?

上周,老南带团队,去一业内公司交流学习,聊到不少有意思的干货。最近带着写写。因为这家机构主要做组合策略,和大家日常理财中的配置,比较类似。在总结业内组合绩效不理想的原因时,提到以下几点。

1

在情绪高点做高相关性的组合

简单的说,就是追热点,选择过去一段时间,业绩最好的产品。

如股票基金业绩好,就重配股票基金。看到白酒、医药行业涨的好,就猛买相关的行业基金。

但问题来了,过去涨的好,不代表未来一直涨的好。而且越是过去业绩优秀,越是有可能已经高估。

包括去年2、3季度,因为上半年中性策略的量化产品很不错,各家机构都猛卖这类产品。结果3、4季度,业绩很一般,有的甚至亏损。

包括去年3、4季度,CTA量化产品业绩很不错,很多机构又猛推这类产品,估计到今年2季度,又是一地鸡毛。

老南还专门在年初视频中提醒,不建议扎堆追热点。大概率会买在高点,不如多注意下跌幅大的资产。

要知道,风险都是涨出来的,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2

未能把拟投产品的真实投资属性,与自我定位适配

简单的说,就是投的产品,和你的想法,并不匹配。

比如老南就碰过有的客户来咨询理财,说自己是很保守,不想有任何风险,甚至都不接受回撤。

结果,买了一堆宣称“保本保息”的非法集资产品。

实际上,很多看似有波动,有回撤的产品,不一定就不安全。反而一些宣称安全的,可能并不安全。

关键还是那句话,任何投资,要学会穿透底层资产,而不是看宣传折页。

3

错误把“过往收益能力”与“实际收益能力”,“静态风控”与“实际资产风险”等同

简单的说,就是投资时刻舟求剑,拿过往业绩、历史回撤,当成实际收益和风险。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时,习惯性把历史,直接换算成未来,这是极度危险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