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理财知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基金状元

昨天一篇文章有意思,说的是如果把投资基金比作高考,那么基民就是考生,在这场特殊的“基金高考长跑中”,那些“基民状元”是怎样的?

然后列举了4个例子。

1.持有朱少醒的富国天惠12.5年的季占柱,从2008年报,一直到最新的2020年报,期间持有收益率高达784%。

2.一位叫张红的基民,持有天惠时间仅次于季占柱,12年期间,收益率也有558.27%。

3.还有一位叫魏威的基民,持有博时主题12年,期间持有收益率超400%,这也是持有博时主题时间最长的基民。

4.从赚钱速度的角度看,招商中证白酒基金的这位基民是位典范,只拿了3年,持有份额从最初的216.14万份,增长到最新的1011.8万份,回报181.9%。

观察这些“状元基民”的行为,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虽然人生不能躺平,但投资可以,躺平投资是赚钱的必要条件。但是,躺平也不是瞎躺的,也需要技术。随后文章给出了结论:躺平容易躺赢难,得会选好的基金经理并长期持有。

这种文章让新手看了还挺热血沸腾的,但我给你解读一下这样的鸡汤文哪里有问题。

首先,四个例子并不能说明他们是“靠”躺平赚钱,更可能是靠记性差。

几个月之前你把雨伞放包里,然后忘了拿出来,沉了吧唧一直背着。然后今天突然下雨了,别人没带伞,你突然拿出来了,这个时候不能说自己聪明。每天带伞确实客观上能够预防突发下雨,但是不要得了便宜卖乖。

收益率这个数字是没什么意义的,还需要看投资金额和可投资金额。

很多年前拿几千块买基金,结果给忘了,多少年后一看收益率百分之好几百,这种人不少。当初只不过是拗不过理财经理的推荐,“您就买1000看看,您买点儿就行,支持我们工作”,就这样买了,由于金额少不痛不痒,忘一个干净。

所以你要看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到底是不是郑重做出来的,就至少需要两个数据,一个是投资金额,另一个是可投资金额,如果有之后几年的持续跟踪可投资金额就更好了。

但是这不可能,这种数据是人家隐私。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收益率高。但这种收益率高,如果不能证明是有明确目的和行为导致的后果,那这种躺平就是被动躺平,被动躺平的问题是不能证明躺平本身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