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信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致远互联持续打造数智运营新基座

  本报记者向炎涛

  信创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国信创生态市场研究和选型评估报告》显示,今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到9220.2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7%,预计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11月15日,同花顺信创板块高开,截至收盘涨幅1.77%。从今年10月12日至11月15日,信创板块在一个月左右时间涨幅达34.63%。

  11月11日,协同管理软件及云服务供应商致远互联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协同运营平台(COP-V8PaaS平台),以及面向大型、集团型组织A9C产品,加快助力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组织重构、是人的转型。企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需要从人的转变开始,从组织架构调整、文化来做全方位的组织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原院长毛基业表示,致远互联以人为中心激活组织资源,通过研究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和人员,以数字化技术实现效率变革和创新驱动,成就高绩效组织。

  打造COP平台

  致远互联专注协同20载,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软件品类,通过一体化数字平台和一站式企业云服务,协同、数据双轮驱动,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起步和数字化自生长,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为全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从内部封闭系统走向一个开放生态系统,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从传统的基础设施迁移到基于云、中台、低代码等构建的新型基础设施,这个新型基础设施的背后,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一套概念体系,COP(协同运营平台)就应运而生。”致远互联副总裁刘亦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刘亦然解释道,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企业需要构建新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基座:打破传统IT治理架构,构建在以微服务、容器化、DevOps等为代表的云原生基础架构之上,具备高性能、多租户、分布式、柔性扩展能力,满足企业全栈的云原生能力以及针对企业级服务场景的优化和创新能力,以及私有云、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不同部署模式的需求。

  致远互联所打造的COP平台通过云原生重塑平台,把低代码定制平台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今很多软件公司都在做低代码,但事实上,致远互联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致远互联组织了数百人对技术架构进行升级。如今,致远互联一半以上收入来自于低代码个性化定制。”致远互联副总裁、研发体系总经理谭敏锋表示。

  从技术上来说,低代码通过模型和数据方式提高生产率,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解决相关问题。协同则是“以人为中心”、植根于人的感受,关注柔性管理,关注信息流,关注非结构化信息,属于全员应用。当下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需要连接人、设备甚至是上下游的、覆盖全员的统一工作入口,为全体员工、全产业链提供广泛支撑;同时,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大链接”;填补传统核心业务之外的真空,把传统企业大系统没有管到的细节也管起来。

  全面布局三大信创产业

  2022年被业内称为“信创元年”,信创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四大板块。其中,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ERP和其它软件等。

  “致远互联的产品解决方案满足了整个信创的要求。事实上,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做信创项目,从产品,到人才,到资源体系进行布局,最早的交付项目在咸阳。”致远互联副总裁、营销体系总经理马文介绍道,从整个技术平台来看,致远互联的COP平台从能用、好用发展到易用,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并建立起合作伙伴生态。

  在马文看来,目前信创产业三大布局主要是从政务信创到行业信创到国资信创,未来将有几万亿市场规模。致远互联最早从政务着手,锻炼人才,打磨产品,反向升级技术适配各种基础软件和基础硬件。到今天,致远互联已经扎根行业信创和国资信创。未来还会更加专注于信创赛道。

  当下,数字化与信创化融合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加快布局信创安全底座,深化数字化转型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成为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关键路径。

  致远互联所在做的,正是持续打造数智运营新基座,助力企业高效实现数字化转型。致远互联作为协同信创的领军企业,基于一体化信创协同运营平台,产品互认覆盖信创全产业链,帮助企业实现横向协同、纵向管理贯通,满足企业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新需求。

  植根一体化平台价值,致远互联不断深耕以国资、央企、集团型企业为代表的中大型客户市场,平台进化路径也与大型企业的数字化需求紧密相连。

  为加速融合信创发展,致远互联还携手华为、飞腾、龙芯中科、中科曙光、麒麟、统信、方德等生态合作伙伴发布“信创发展加速融合倡议”,共筑开放、合作、共赢的应用创新生态,以应用创新的力量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企数字化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