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保险业积极发展绿色保险践行“双碳”战略 可从资产和负债两端进一步发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明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对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等政策和标准体系,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保险业的重视。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华保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太平财险等在内的保险机构在发展环责险、创新绿色保险、助推能源转型等方面积极探索,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保险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在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行业宣导(电视电话)会议上,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指出,保险业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发力。各市场主体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特长,早谋篇早布局、早做人才技术储备,在行业的转型过程中取得先机。

  积极发展绿色保险践行“双碳”战略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华保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太平财险等在内的保险机构在发展环责险、创新绿色保险、助推能源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发展环责险方面,2021年中国人保为9283家企业提供逾174亿元风险保障。中国人寿提供环境污染事故保险保障31.76亿元。平安产险开发环境责任险、生态损害责任险、渐进污染责任险、草原生态险等险种,2021年承保首批深圳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并首创根据污染因子数据测算保额的创新定价模式。大地保险成功获得湖州和宁波市绿色环境污染责任险共保体资格,全年为875个项目提供了约12亿元的环境污染责仟风险保障。截至2021年末,太保产险为全国6000多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总保额超过96亿元;推行安环保模式,将传统保险转换成安责+环责保障。此外,中华财险、太平财险、阳光财险等也在发展环责险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在创新绿色保险方面,太保产险创新推出系列碳保险服务方案,提供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海南林木、浙江安吉竹林提供碳汇保险;为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提供碳资产损失保险;实现野生动物责任险实云南全省覆盖。国寿财险在全国首创开办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产品。中国人保创新发展各类森林保险产品280余个;首创“林业碳汇+林业保险”的绿色金融新模式。人保财险在青岛落地全国首个“减碳保”建筑节能责任保险。

  此外,泰康集团协同撰写《泰康集团绿色金融发展白皮书》,系统化介绍绿色金融发展框架,形成可推广的行业倡议。太平财险2020-2021年,绿色金融保险各板块提供6135亿元保额的风险保障。英大财险成功研发新能源电力调峰损失保险并实现落地出单;中银保险参与绿色贷保证保险共保业务等。

  在助推能源转型方面,中国人寿参与发起设立华景顺和一号(天津)股权投资基金,认缴出资50亿元,通过投资支持参与能源结构调整;与首钢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北京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期规模45亿元,重点聚焦北京市内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项目。发起设立“国寿投资-新源壹号股权投资计划”与其他主体共同投资30.02亿元,投资干风电、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中华保险通过股权基金的方式,投资绿色新能源公司1.01亿元;通过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投资5亿元,支持湖北汉江新集水电站项目建设。华泰资产发行15亿元“华泰-河源电厂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二期)、华泰-潮州燃气热电联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发行27.5亿元“华泰-陕焦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此外,太保产险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等项目保驾护航,平安产险承保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太平财险为清洁能源运营项目和清洁能源工程建设项目等绿色资源类提供风险保障。永诚保险首席承保我国“十四五”首个核电项目“海南昌江华能核电项目”,独家承保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中原农险在南阳、商丘、安阳等13个地市 18个县区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生命资产运用受托资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合计投资400万元等。

  可从资产和负债两端进一步发力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实现绿色保险可统计可监测,提升绿色保险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知》,首次对绿色保险进行定义: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从统计口径上,注重产品维度和客户维度相结合。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险种,具有明显的“绿色”属性,所有业务可统计为绿色保险;雇主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险种,虽然本身不直接具备“绿色”属性,但如果是为绿色企业、项目和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也可以统计为绿色保险。因此,要将产品维度和客户维度相结合,以展现绿色保险的全貌。

  《通知》中也进一步明确绿色保险内涵包括负债端和资产端两个方面。《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保险业务;第二部分是绿色产业保险业务;第三部分是绿色生活保险业务。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在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行业宣导(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保险业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发力,一方面发挥保险产品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功能,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供保险保障,助力绿色产业稳定发展,助推绿色技术新成果实施应用。另一方面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优势,引导投资方向,撬动投资规模,为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引入源源活水。各市场主体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特长,早谋篇早布局、早做人才技术储备,在行业的转型过程中取得先机。

  梁涛还提出,保险公司在积极满足风险保障和资金融通需求的同时,也对自身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打破惯常以产品为维度的统计方式,改变对所服务客户是否“涉绿”掌握不充分、标识不到位的现状;发展绿色保险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更是一种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需要公司自上而下加快调整发展规划、业务方向,主动提前布局,前瞻性的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