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民航实质性复苏将启动 恢复节奏成投资主导因素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7日下午发布,各机票预定平台瞬时搜索量猛增数倍,其中,春节前夕的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年以来最高点。A股民航运输板块当日也集体大涨,海航控股收报涨停,三大航涨幅一度达6%左右。民航出行终于在近三年时间后从波动反弹迈向实质性复苏。

  民航出行需求有望爆发

  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7日发布后,飞常准国内机票搜索量提升350%。携程平台上春节前夕(腊月二十五-除夕)的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年以来最高点。

  飞常准数据显示,12月以来国内航班量呈逐步提升态势,日航班量从不足3000班次提升至4000班次以上,相比11月末航班量增长63.73%。

  “国内客运航班7日超过4000班,8日预计达4800班,9日有望突破6000班。”飞常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洪峰对记者表示,国内民航运力、航线网络都是非常充足的。新的阶段,民航复苏难点在旅客心理博弈、各地政府对政策理解的程度。

  有民航专家告诉记者,在防疫政策优化后,民航出行会出现报复式反弹,但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一线人员紧缺,员工因为轮流感染请假,导致运力跟不上需求释放的速度。

  国际航线已经抬头四季度有望小幅恢复

  近段时间,国际航线已经在今年的多次政策调整后,从谷底向上攀爬。

  飞常准统计数据显示,11月国内航司的国际航线(含港澳台)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4943班次,环比增长9.97%,同比增长14.5%。这是疫情以来国际航班量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也是今年以来最高值。

  在近日召开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三大航纷纷表示出对国际航班的积极态度。

  “关于国际航线,公司结合冬春换季已增加了部分确定的航班计划,后续随着民航局与各国双边谈判的进展及总体计划,公司有望逐步增加和恢复国际航班。”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总经理李养民说,回国检测的简化、防疫标准的优化和隔离时间缩短降低了旅客出行不确定性,有助于需求进一步恢复,相信出行的需求和信心将逐步增加。

  中国国航董事会秘书黄斌表示,目前,境外各国已陆续宣布解除所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我国的入境隔离政策已开始逐渐放宽,预计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年初,国际航线市场需求在运力增投和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有望小幅恢复。

  南方航空方面表示,冬春航季,南航在国际航线方面已新增广州至欧洲及东南亚等部分航线,下一步将陆续恢复或加密广州至北美等国际航线。同时,南航将积极研判市场走势,灵活调整运力投入,满足市场需求。

  民航出行进入新阶段恢复节奏主导投资机会

  过去近三年时间,国内的民航出行需求一直在疫情变化中波动,每一次疫情平稳时都出现需求“小爆发”,2020年暑运时,不少航空公司都实现了月度盈利,以海南为代表的旅游热门城市,短期客运量一度超过疫情前水平。

  在新的更为精准的防疫阶段,航空公司也将步入盈利恢复轨道。

  美国的航空市场复苏经验值得参考。国际航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美国航空市场无论是国内线还是国际线基本接近2019年水平。招商证券分析称,美国航空业在从疫情恢复中经历了两轮快速恢复期,2020年二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国内线实现大幅修复,客座率接近2019年水平,国际线同样快速恢复,但恢复程度低于国内线;2022年1至7月,国际线客座率再一次大幅修复至2019年水平。

  而且,美国航空公司今年盈利水平十分亮眼。达美航空10月公布的业绩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运营收入140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5亿美元,运营利润率10.4%,创达美有史以来季度收益及单位收入的新高。

  但复苏之路并不平坦,在政策调整优化初期,航空市场面临挑战是疫情散发对运力,对供给侧的影响。欧美航空市场在今年暑运旺季,均面临员工因感染导致的出勤率下降问题,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取消部分航班,市场需求恢复速度被迫放缓。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航空机场投资主旋律将不再是政策以及消息面带来的预期变化,管控放松后市场的实际恢复节奏将主导新的投资机会。借鉴国外恢复路径,需要关注航空业复苏初期劳动力带来的供给侧收紧,另外仍需关注国内机队引进和结构调整、时刻及航权分配等供给方面的变化。

  “政策面的优化预期已经落地,而基本面处于低谷,考虑到冬季疫情反复和各地防控情况,我们认为2023年春季将是行业基本面真正改善的开始。”招商证券分析师苏宝亮说。

  从更长周期看,航空供需大周期正在酝酿。浙商证券认为,“十四五”期间航空供给增速确定性下降,疫情后需求侧有望迎来大爆发,供需错配驱动强周期,同时机票全价天花板打开,核心航线票价全价较2017年底涨幅40%-70%,航空公司有望通过涨价步入强盈利周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