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92亿美元大单为京港两地打开了哪些合作新方式

  京港两地经贸合作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2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第二十五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以下简称“京港洽谈会”)开幕式上获悉,今年的京港洽谈会共签约9个项目,涉及医药健康、文化教育、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智慧物流等领域,签约金额92.02亿美元。

  业内分析指出,京港合作可以优化两地资源配置,未来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进行更多更有实质内容和意义的合作。

  签约额超92亿美元

  “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上,共签约了11个项目,涉及金额88.1亿美元。目前已有10个项目落地,项目数量执行率99.3%。”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项目虽减少至9个,签约额却增高至92.02亿美元。

  京港国际文化教育示范区项目是会上签约的项目之一,京港双向投资,签约额3亿美元。该项目由国立书画文化发展集团、香港教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香港飞扬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昌平区北七家镇海鶄落新村共同筹划建设,旨在贯彻落实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指示,发挥北京示范引领作用,服务昌平区“四区”建设,以教育文化科技融合为亮点,是本届京港洽谈会的重点项目。

  “京港国际文化教育示范区的教育板块致力于探索高质量国际教育新模式,融合国内教育和中国文化元素,引入香港优秀教育机构和北京一流中小学入驻。”国立书画文化发展集团执行总经理李惠荣介绍,“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京港优秀文化融入京港青少年文化教育,促进京港两地深度合作,带动国际人文交流的积极实践。示范区将建成水城交融的生态家园,为在京港澳台及国际人才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香港飞扬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是示范区的筹建方之一,公司投资拓展部总监张新兵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将承担资金注入和数字科技支撑,为示范区引入元宇宙商业领域发展模式,筹建教育文化科创基地,将飞扬集团近年来积累的区块链和web3技术、经验,以及海内外资源投放到北京这一中国数字经济中心。

  在文化教育之外,本次洽谈会的签约项目还涉及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智慧物流等领域。

  新经济下的新合作

  京港两地的合作由来已久。据了解,京港洽谈会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应运而生,由京港两地轮流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24届。两地在金融、专业服务、科技、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形成。

  今年以来,京港经济领域合作逆势增长,1-10月,香港在京设立企业508家,实际利用外资1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占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92.4%,位列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的第一名。

  根据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披露的数据,1998年以来,香港累计在京设立企业13088家,实际利用外资1251.9亿美元,占北京实际利用外资的64.6%,同样位列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的第一名。香港在京企业投资主要涉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各领域。截至2022年10月,北京在香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457.86亿美元,占北京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48.12%。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指出,两城各有优势,双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而且长期合作,形成一个经济互补的共同体,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可以成为城市关系的典范。

  “在教育、医疗卫生、投资、信息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实现产业联合发展。”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分析表示,比如通过前述京港国际文化教育示范区项目,香港将自己优秀的经验、场景、技术在北京落地实施,北京本身也有创新环境、大量的科研人群、良好的市场和资本优势,两者之间可以实现精准融合、产业共赢。

  “两城互信互建互补的关系应从形式到内容、从合作到发展、从长距离到0距离(数字经济),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进行更多更有实质内容和意义的合作。”洪涛建议。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