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构建“四梁八柱” 汇聚产业集群新动能

  12月12日,2022年珠海市“专精特新”(培育)中小企业名单出炉:广东大泽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14家企业入选,成为支撑珠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新征程上广东要走在前列,关键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珠海正紧盯“4+3”产业体系集中用力,大抓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产业大市、产业强市。

  从日产百万张硅片的金湾高景太阳能生产基地到投产在即的格力电器(珠海高栏港)产业园一期;从如火如荼建设的三溪科创小镇到高效运转的景旺电子智能化工厂车间……在龙头项目引领下,珠海“4+3”产业活力不断迸发,相关产业链条日益织密,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珠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超过8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超过16%。

  ●南方日报记者吴冠霖

  龙头引领

  构建“雁阵形”产业集群

  初冬,珠海越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越芯项目生产线上一片火热,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先进的芯片生产零部件,16台六轴电路板数控钻孔机快速运作,正式启动装机,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按计划,越芯半导体项目将建成一座集研发设计、智能生产、高效节能等要素在内的高端封装载板量产智能化工厂,预计2024年底全面建成达产,届时年产值将达35亿元,成为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龙头项目的落户,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产业集群的崛起。

  今年4月,珠海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构建“雁阵型”产业集群发展梯队,力争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的目标产值超2000亿元;集成电路、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的目标产值超100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目标产值超600亿元。

  “4+3产业体系的提出,突出了本地的适配性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梅耀敏说,针对“4+3”重点产业短板弱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补齐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自2002年起,珠海就初步形成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链。目前已聚集100多家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值位列全国第八,先后涌现出炬力、全志、艾派克、欧比特、杰理等优秀企业,形成了以整机和集成电路设计相结合的应用产业链支撑体系。

  去年8月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争取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聚焦集成电路强链补链延链,一系列动作都在加快实施。

  泛半导体激光设备研产基地项目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项目陆续落地;洪启集成电路公司的孵化发展已具一定规模,拟在珠海建设中国最大的芯片全科医院;依托“中国芯”产教融合基地,积极探索成立产教融合联盟……珠海推动相关企业不断向高端领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头部企业“加速领跑”、潜力企业“竞相绽放”的景象。

  今年1—11月,珠海新增集成电路产业注册企业数量为572家。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珠海11家企业24款优秀产品入选“中国芯”集成电路优秀产品榜单。

  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带动大产业,今年以来,珠海新能源产业同样表现不俗。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珠海新能源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速超过80%。其中,特别是在新能源光伏产业,珠海系统构建起以高景、爱旭为代表,从硅片到电池,并向组件延伸的光伏产业体系,不到两年时间,实现光伏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双链”驱动

  找准关键处落子布局

  今年9月,在珠海完成研发设计和总装的国产大飞机“鲲龙”AG600M灭火机,以全新消防涂装,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完成12吨投汲水试验,标志着该型飞机迈出了市场化开拓和实战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国产“鲲龙”AG600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珠海支持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当前,珠海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交织、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就是要在产业链条的“疼痛点”和“机遇点”上发力,以知识和技术为产业赋能添彩。

  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珠海大力支持“硬科技”“软科技”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发。重点支持“硬科技”企业聚焦新药创制、未来计算、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人工合成生物等前沿交叉领域,通过自主选题和自主实施,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

  同时,深度支持科技企业开展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以及产业链核心环节、前沿重点领域,珠海将制定创新链关键技术目录、产业链关键产品清单和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并通过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专项予以组织实施,最高立项支持500万元。

  日前,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组织完成了2020—2021年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的遴选工作,形成了拟资助立项项目名单。其中,竞争性拟立项项目23个,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配套拟立项项目12个,云洲智能、一微半导体、泰坦科技、恩捷新材料等多家聚焦前沿科技创新的企业进入政府资金支持行列。

  此外,珠海还鼓励科技领军企业以“揭榜挂帅”“赛马制”“里程碑式”等方式,参与新型举国体制技术攻关和联合攻关。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就是要发挥产业链带动创新成果工程化和落地应用作用,使产业链成为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

  今年以来,珠海冠宇、炬芯科技、高凌信息先后登陆科创板,实现珠海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从大国重器AG600蓝天逐梦到无人船劈波斩浪,再到丽珠新冠检测试剂盒走出国门,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珠海加速涌现。

  事实上,珠海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先后出台双“1号文”,修订《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编制《珠海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今年出台《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珠海市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产业创新发展赋能。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机构为创新主体开展更专业化的服务。珠海印发《珠海市科技服务机构入库管理办法》,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入库,将享受多项政策支持:包括对入库的科技服务机构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称号。

  鼓励创新成果走出去,迎接市场化需求的考验。今年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共组织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的15家企业共27项成果参与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其中,欧比特基于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字政府为一体的“绿水青山一张图”服务平台项目,现场收获众多关注。首次参展的金智维展出了自行研发的K-RPA数字员工解决方案和相关应用场景,全面展现依托“RPA+AI+大数据”等新型数字化技术所打造的数字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的成效。

  鼓励重大科研成果,将创新技术应用于产业一线。今年是“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设立的第3年,3年来,“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的特等奖和一等奖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

  通过举办科技奖项评选的方式,珠海鼓励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在应用基础研究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的研究,创造更显著的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转型升级

  强化产业生态塑造核心竞争力

  “一个城市稳增长的底气还是在制造业,珠海也不例外。”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珠海加快制造业发展,一方面要在存量市场上下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增量空间上发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更多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

  林江认为,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关键在于捋清逻辑关系,既要重视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作用,同时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增加先进制造的内涵。

  林江提到,日本京都的服装厂,尽管仍是传统的“前店后厂”生产模式,但由于工厂本身已经打造出服装品牌,全球游客会慕名来此购物。通过与城市旅游业结合,他们能够维持精细化、限量的生产模式,这也更符合此类产品定制化、个性化需求。

  今年以来,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围绕“4+3”产业集群展开了系列调研。“近年来,珠海推动产业发展各方面均有较大变化,特别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集群均实现了高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梅耀敏说,但产业生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从新能源汽车到电池材料以及装备,珠海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日臻完整,但也存在几个明显短板。”梅耀敏表示,如光伏产业领域,上游硅料等部分关键环节缺失,易受产业链供应及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较少,市场占比及科研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市整车制造产业规模小,缺乏新能源乘用车(轿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市场空间受限。

  为进一步增强珠海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力,梅耀敏建议,珠海可在以下三个领域发力:补齐电池组件环节,拓展分布式光伏、光伏储能等应用需求;加快布局高镍三元电池材料产业链条,抢占新型动力电池市场高地;争取布局新能源整车,加快谋划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区。

  梅耀敏介绍,目前,广东省共有规模以上整车制造企业20余家,在省内整车厂核心配套供应商中,珠三角地区企业仅占10%,珠三角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发展潜力较大。“珠海可抢抓机遇,做好争取新能源乘用车(氢燃料)生产许可证的准备工作,推动‘新能源+集成电路’融合发展,拓展市场新空间。”

  同时,加快谋划打造以汽车半导体研发为特色、新型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为主导、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为支撑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区”,为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商提供100公里供应链服务。

  一线

  百亿光伏“独角兽”

  背后的“链式”布局

  11月6日,广东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三期)在珠海金湾区开工建设,较原计划提前了半年,延续该项目一贯的快节奏建设。据预估,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50亿元,并将有效带动更多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聚集珠海。

  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景太阳能”)于2019年7月在珠海成立,由业内资深团队、IDG资本及珠海华发集团共同创立,主要开展大尺寸硅片及硅棒研发制造业务。虽成立时间不长,却在行业内迅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光伏新星”。

  据了解,高景太阳能项目签约后39天即一期开工奠基,140天生产出第一张大尺寸硅片,540天达成二期30GW满产,600天产值突破百亿元。截至今年10月底,该企业产值超过150亿元,自主研发、技术含量最高的N型大尺寸硅片占据全球N型产品市场份额的25%。

  高景太阳能是珠海首家光伏硅片独角兽企业,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产品质量、成本领域等领先同行的同时,比肩全球头部光伏企业,进入第一梯队。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政企双方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提前布局。

  2017年,华发集团通过旗下投资平台出资1.7亿元,与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共同投资爱旭股份,作为集团新能源方面的重要布局。2021年,华发以爱旭股份为核心布局光伏上游产业链,投资高景太阳能,完善硅片环节布局;随后又在硅料环节参股青海丽豪,推动上游原材料的保供。

  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分属光伏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中游,高景太阳能项目的硅片产品更是爱旭股份项目的主要原材料。据预测,两大项目未来合计产值近700亿元。

  日前,高景太阳能所在的珠海市金湾区,已经纳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拥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覆盖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设备生产。

  此外,高效率推进生产的背后,是创业团队科技创新硬实力的支撑。据统计,高景太阳能成立的专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有专职研发人员50余人,科技人员243人,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研发实验设备原值达1000万元;公司每年按照营业收入的3%以上提取研发经费,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109项,已获得授权专利54项,其中拥有核心自主发明专利15项。

  数读

  制造业能级之“变”

  2022年1—10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4%,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加值增速全省排名第一。

  前10个月,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986.6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9.9%、23.2%、22.7%,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1.0个、14.3个、13.8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速超过80%。全市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5万辆,达16826辆,同比增长171%。

  2022年1—11月,珠海新增集成电路产业注册企业数量为572家。过去一年,全市集成电路产量超12亿块,同比增长23.69%。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