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惠民保”如何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普惠价值

  本报记者肖扬

  时值2022年岁末,“惠民保”迎来第七个发展年头。复旦大学许闲团队日前发布的《2022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共推出263款“惠民保”产品,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其中,2021年5月31日至2022年12月1日,新增“惠民保”产品123款。

  作为普惠性质保险的一种,伴随着多方参与主体合作的不断深入,多个城市的“惠民保”已经开始为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保障服务。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发展普惠保险对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总体保障水平,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为“惠民保”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七年发展呈现新变化

  回首“惠民保”的成长之路,从2015年到2020年初5年时间仅推出4款产品。直到2020年,在“政府指导、低保费、高保额、不限参保人群”等宣传中,“惠民保”开始迅速扩张。

  《图谱》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惠民保”已有1.23亿人次参保,保费超过130亿元,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

  伴随不断发展以及快速下沉,“惠民保”开始呈现新的变化。一方面,在保障责任方上实现不断迭代,“惠民保”已经形成了医保目录内、目录外自费和特药三大主体保障责任结构,在提高产品保障力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用户群体。另一方面,“惠民保”覆盖的既往症人群开始逐渐增多,并且涵盖了用户最为关心的医保外责任以及特定高额药品等,大大增加了用户购买“惠民保”的意愿。

  据《图谱》统计,目前“惠民保”产品责任中,医保外住院责任比例由2021年的27.14%跃升到2022年的40.3%,特定高额药品责任由2021年的76.43%上升为2022年的78.33%。医保外住院责任比例的显著提高,也体现出“惠民保”产品在经过两年的尝试后,更能够回应居民关切,在衔接基本医保责任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了补充保障作用。

  与此同时,在产品费率方面,86.59%的“惠民保”产品采取了单一定价,其中80.09%的产品费率集中在0至100元。相较于去年的费率水平,初代“惠民保”产品的费率有所上调。具体来看,其中的费率差异主要是受保障责任和统筹地区的影响。

  从“一城多保”到“多家共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深入,金融机构产品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有所增强。

  在经过七年发展后,“惠民保”的参与主体已形成“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但同时也应看到,普惠保险目前仍然存在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保障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惠民保”的发展地域分布来看,地区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图谱》显示,在城市布局方面,“惠民保”的普及、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有的没有开展“惠民保”业务,或是“惠民保”产品相对较少。

  具体来看,“惠民保”从沿海发达城市兴起,向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及直辖市的参与程度最高。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均开发了地区专属“惠民保”产品;在杭州、成都、苏州等15个准一线城市中,仍有西安和郑州还未开发地区专属“惠民保”产品。

  保险公司参与方面,目前呈现出“多家共保”比例提升的特点,已由2021年的51%提升为当前的62%。从市场反馈来看,与最初的“一城多保”相比,多家公司共保的优势在于:一是提升“惠民保”项目整体运营稳定性,二是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专业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惠民保”同质化严重的现状。

  业内专家表示,在多方参与下,“惠民保”已经不仅仅是一款保障工具,为出险患者提供金融服务,而是为参保人在基本医保目录之外提供了更多保障,包括更精准的用药指导、用药选择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这也使“惠民保”的参保规模迅速扩张、减轻个人自费负担效果日趋显著、重大疾病既往症患者获益明显。

  可持续发展仍待考

  “惠民保”向纵深发展以及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仅带来更强的产品力、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更规范的发展方向以及更加多元参与主体等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部分城市“惠民保”在筹资端呈现参保率不高、续保项目脱落明显,支付端赔付率快速增长的趋势,“惠民保”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图谱》研究团队经过长时间市场研究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所谓“死亡螺旋”,是指当投保人群中非标体占比日渐增多,产品赔付率不断攀升,而“惠民保”产品获得理赔的人数较少,导致未获赔的参保用户获得感明显不足,承保险企由于无法承担赔付压力将不得不选择停售产品等情况。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惠民保”的信任及可持续发展。

  针对此现象,《图谱》提出,“平衡健康体获得感与既往症群体保障水平”可作为“惠民保”应对“死亡螺旋”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减少健康体退出,并且维持既往症群体的保障水平,降低参保率低导致的保险资金池规模不足等风险,从而降低产品陷入“死亡螺旋”的可能性。

  在镁信健康首席营销官万小龙看来,“惠民保”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筹资、支付和服务三方面切入。一是在筹资方面,通过持续的产品优化和创新,为“惠民保”筹资持续赋能,实现更高的参保率和续保率。二是在支付方面,通过精细化的责任设计和目录管理,实现基金有效管理和精准保障。三是在服务方面,当前现有“惠民保”增值服务的使用率较低,而有感知的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最终提升续保率,同时构建“普惠服务联盟”,“惠民保”有望成为广大百姓获取普惠健康服务的新入口。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