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 广东韶关探索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支持韶关市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同日,国家林草局公布新一批26个“国家森林城市”名单,韶关市位列其中。

  实际上,近年来,老工业城市韶关市一直在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据了解,韶关市启动“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和资源,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新能源、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广东省政府下发的韶关市转型文件,明确了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指标。尤其是突出了GDP2100亿元,研发投入2%,和森林覆盖率75%三个指标,说明既要经济增长,还要科技创新、更要生态发展三个要求。

  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老工业城市韶关市有望成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示范点。

  《意见》提出,到2025年,韶关市传统老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初步实现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韶关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森林覆盖率达75%。

  到2035年,绿色宜居高质量发展现代都市基本建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意见》提出,韶关市将培育发展六大产业,包括突破发展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先进材料,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提出,韶关市支持探索“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将加快发展绿色矿业,推动内河航运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际上,2021年以来,韶关市就已经在扩大招商引资范畴,推动地方的新兴产业落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韶关市突出抓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出台实施《关于改革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政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13支市级产业链招商队、13支驻外招商队和市世广会招商队出征招商,成功引进正威国际、华天科技、万洋众创城、广东鸿发、三峡新能源、明阳智慧能源等一批产业链骨干项目。截至2021年,韶关市新签约产业项目合同投资额1766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超亿元项目141个,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韶关市还突出抓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认真落实市县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实施重点项目“周例会、月通报、季动工”机制,共387个新开工、263个竣工投产项目参加季度集中开竣工活动,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广东华电乐昌100兆瓦风电场、上海电气智能化PC装备生产基地等竣工投产。

  此外,有韶关市政府部门官员向记者介绍,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韶关市始终保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韶关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15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7%,特别是2020年和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6%,高于全国、全省两年平均增幅。

  特别是2021年以改革创新为牵引,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扎实步伐,自“十三五”以来,首次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预计下降3.2%以上;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态势得到扭转,实现逆增,预计比2020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预计提高2.1个百分点,为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集群促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韶关市之所以有望成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示范点,也得益于其产业聚集,“抱团”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

  “以前韶关市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很难形成优势产业,而现在经过转型以来,更多的是政府与企业的‘大合唱’,借助地方优势以及政府规划扶持,来帮助众多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从而形成地方的优势产业。”韶关某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韶关市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是广东省的北大门,同时也是内地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拥有良好的电力、安全、网络等基础,在发展数据中心产业上具备天然优势。

  正是借助韶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数据也成为韶关市近年来重点集聚的新兴产业之一。

  韶关市委副市长罗晓勤介绍,韶关市将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为契机,以更高的起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前瞻的视野编制数据产业集群规划,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数据企业聚集,韶关市数据中心集群将积极承接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简言之,韶关市将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并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上下游软硬件一体化生态,构建“韶关大数据产业一张图”。

  韶关市通过“云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等创新方式,吸引大数据相关产业来韶布局。依托华南数谷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引导大数据相关设备制造业(服务器、通讯设备、电源设备、安防电子等)企业来韶投产。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柔性引进)大数据产业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100名以上,大数据产业人才700名以上。

  先天禀赋优越,再加上后天条件的创造完善,韶关市正一天天孕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深厚沃土。截至目前,华韶市数据谷项目、中国联通智慧客服南方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南方数据中心、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中国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数据中心集群等数据中心项目,正威新材料、朗科科技、华天科技、欧莱靶材等上下游企业先后落户。

  孙文华指出,韶关市对于数据中心的重点产业集聚与布局,无论是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谋变,还是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此次省政府下发的韶关转型文件,其转型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韶关工业基础的新兴产业升级。例如,文件提出的突破发展‘大数据产业’。韶关市已经把握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契机,引入大数据产业集群,此次文件提出‘东数西算’的目标,是对韶关市大数据产业的肯定。二是产业转型围绕绿色发展,充分利用韶关市山地资源,打造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提供新的发展契机。文件中对传统产业都有‘绿色’发展的要求。”孙文华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