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信建投菅成广:乳业需求转化 成本压力衰减

  中信建投菅成广在节目上表示,乳业今年受疫情及成本压力表现不佳,但随着疫情褪去叠加成端本压力衰减,看好明年乳业的业绩。

  以下为文字精华:

  菅成广:疫情之后,消费者对于健康或者说营养的重视度确实在提升,乳业的行业的增速在上行,但从年初到三季度,整个乳品板块却下调很多。

  其实很简单,乳品消费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乳制品消费者一定会看保质期,并且只要不够新鲜就不会买。三季度疫情较多,很多线下超市人流稀少,甚至快递外卖配送也很紧张,导致需求被错过。例如中秋或者国庆时候,走亲访友会送的高端有机奶,但由于疫情影响,导致终端的商家、企业,在期望值较低的情况下,对产品的促销力度较低,导致了当期业绩的扰动。

  乳品在疫情政策优化后,投资者对于疫情扰动的担忧逐步衰减。终端需求因为营养保健的刺激在增长,企业如何将终端需及时传导到终端消费者的手中是关键。由于疫情政策优化,不会像过去一样,消费者没法出门,无法逛超市,无法收到配送,因而这部分需求将更实际的转化成订单和进行终端的撮合,增长的乳品需求更实质的转化成业绩。

  此外,投资者关心原材料问题,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运输成本较高的背景下面,包括奶制品在内的食品饮料行业去年都面临了原材料问题。不过,生鲜乳价格从6月份开始逐步回落,成本端的压力从今年年中开始逐步缓解。

  乳业其实跟猪周期很像,奶牛繁育包括产量的增长是能够看到周期的,所以明年整个成本端的价格中枢大概率还将进一步下行,尤其是站在明年全年的维度。一方面整个行业格局,伊利和蒙牛两家已经在常温液态奶中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凭借市场地位及规模优势,能够去平滑成本端的价格波动。

  数据显示,上一轮2012年-2013年,奶价也非常高,并且涨速非常快,但这一轮里乳品行业毛利率基本未受影响,换言之当前产品在整个竞争格局比较稳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提价包括结构优化等方式削减原材料的压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