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半年3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以强监管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上半年3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以强监管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从零起步,成长至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仅用30年时间,就跨过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百年历程。

如果说过去30年的迅猛发展,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对改革开放体制的宏观信心基础之上,那么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对制度有信心,更需提振中小投资者对投资对象、投资环境的微观信心。

近年来,中央对资本市场监管执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特别是随着新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落地实施,证券违法成本逐步提升,制度之笼不断收紧。

7月29日,以“价值共生”为主题,“2021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杭州峰会”将隆重举行。银柿财经记者以此为契机,梳理2021年上半年强监管之下的a股上市公司。可以预见,未来监管部门对“零容忍”将形成更有效合力,打击证券违法的铁拳也将越来越重。

31家被立案调查,涉各行各业

让我们把记忆拉回到2021年开年。“吃瓜”群众首先想起的,或许是当红女星郑爽代孕风波,对应在资本市场,开年的第一声“惊雷”,正来自于投资拍摄《倩女幽魂》(由郑爽主演)的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ST北文,000802.SZ)。

ST北文有着“爆款发动机”之称,曾参与投资出品《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电影,但在财务业绩方面却惨不忍睹,2019年暴亏23.06亿元。由于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对公司立案调查。

回顾2021年的上半年,不仅仅是影视明星公司ST北文,昔日区块链龙头易见股份(*ST易见 600093.SH)、“A股殡葬第一股”福成股份(600965.SH),甚至于千亿市值的“插座一哥”公牛集团(603195.SH),都没有逃开被立案调查的命运。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共有31家A股上市公司遭立案调查。其中有11家为ST股,占比为35%,有退市风险。

一直以来,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董事会秘书都是上市公司的核心职位。记者留意到,这31起案例中,除15起是针对公司的,针对个人的有12起,另外4起为既包括公司又针对个人的立案调查。

从申万行业分类标准来看,这31家上市公司遍布20个行业,包括化工、房地产、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电子、汽车等,可以说对各行各业都带来警示。

上半年3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以强监管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从被调查的原因来看,药明康德(603259.SH)、每日互动(300766.SZ)等17家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宋都股份(600077.SH)、ST花王(603007.SH)、中持股份(603903.SH)三家涉嫌内幕交易;九鼎投资(600053.SH)、天海防务(300008.SZ)、宜华健康(000150.SZ)被调查原因为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在强化反垄断监管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A股反垄断第一枪也不期而至。5月份,一向低调的公牛集团收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函件,被立案调查的主要原因,正是涉嫌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

上半年3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以强监管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截至6月30日,被立案调查的31家上市公司(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资本市场是以高质量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审计与评估机构是保障公众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看门人”。但部分审计机构频频把关失守。数据显示,上述31家公司中,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的公司最多,共有5家;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紧随其后,有4家公司由其负责审计;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永拓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永拓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各有2家。

千万元罚单震慑造假行为

针对违法违规行为,目前行政、民事、刑事责任“三管齐下”。做好上市公司监管,不仅要确保信息披露真实,还要加大惩罚力度,下大力气清除资本市场的“害群之马”,“让守规矩的人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坏规矩的人付出更大代价”。

银柿财经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共有56家A股上市公司“吃罚单”,累计罚金达到4.42亿元。

从具体处罚原因来看,这56家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等行为,被证监会、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监管部门下发相关处罚。

最引起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新证券法实施后的首张千万元罚单落地——广东榕泰(ST榕泰600589.SH)及其实控人、董监高合计被处罚款1500万元。根据调查结果,ST榕泰隐瞒了与四家供应商的关联关系以及相关的关联交易。同时,2018年公司虚增利润1224.69万元,2019年虚增利润4302.22万元。

“广东榕泰案是证监会首次依据新证券法处罚上市公司信披违规的典型案例,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的罚款金额相比以往有大幅提升。”浙江万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张强如是评价。

在环保风暴之下,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因环保违规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六国化工,600470.SH)就因公司在未有效建成淋溶水收集系统且污染防治设施未能同步建成的情况下,实施磷石膏填埋作业,被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处以1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需要提及的是,天药股份(600488.SH)被罚没共计4402万元,是因为实施垄断协议行为。近年来,国内外原料药市场竞争激烈,龙头企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药品提价过程中拥有话语权,原料药市场的反垄断一直存在。在天药股份挨罚之前,扬子江药业因同样原因,被处以7.64亿元罚款。

“最严”新规下首批“1元退市股”离场

严格退市监管、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也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7月15日,沪深两市已有营口港(600317.SH)、退市刚泰(600687.SH)、退市金钰(600086.SH)、*ST成城(600247.SH)、康得退(002450.SZ)、*ST信威(600485.SH)等14家公司陆续退市,退市原因包括股价低于面值、连续三年亏损、包括吸收合并等。

上半年3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以强监管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上述退市公司中,共有6家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均低于人民币1元退市,其中,*ST宜生(600978.SH)、*ST成城于3月16日发布终止上市公告,成为退市新规下首批没有退市整理期的“1元退市”股。

除了“面值退市”,财务不达标也成为上市公司退市的一个原因。哈尔滨百年企业秋林集团(退市秋林,600891.SH),因公司业绩连续三年亏损,且连续三年财报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此外,还有上市公司选择主动退市。如营口港(600317.SH)的吸收合并,予以终止上市;*ST航通(600677.SH)则主动撤回在上交所的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批准后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

“自有着‘史上最严退市制度’之称的退市新规落地以来,上市公司群体已形成不同的格局走向,优质企业备受市场青睐,‘壳公司’再难觅苟延残喘之地。”在浙江方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孔聪看来,“出口关”不断畅通,资本市场新陈代谢能力势必持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7月1日,作为“1元退市”的必要补充,“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正式实行,为上市公司再添一道红线。

上交所表示,市值是市场充分博弈的结果,微小市值的公司往往缺乏投资价值,存在被炒作的现象,结合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将市值极低的公司清出市场,也有利于投资者理性选择,引导价值投资,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孔聪表示,随着退市新规的强化执行,小市值、交易不活跃的公司以及长期经营不善、持续依靠外部输血等手段规避退市的公司会面临退市风险,特别是多元化的退市标准更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压力显著增加,“这将有助于改善市场炒小、炒差之风,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高”。

“零容忍”意见,加强中概股监管

依法治市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市场长治久安的关键抓手。

值得关注的是,7月6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两办联合发布的专门性文件,专项针对打击证券违法活动,被称之为“零容忍”《意见》。

《意见》共三十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体制机制,提高执法司法效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中还特别提出加强中概股监管,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多名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次《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的发布,加强所有中国上市企业的合规性,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是其中的重要目的之一。“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同样也是中国企业,监督好中概股企业的合规合法性,有助于维护中概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整体形象。”

上半年3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以强监管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