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敏感时刻欧洲四国外长访华 美国计划将落空

在美国的暗中捣乱下,中欧关系遭受了不小的冲击,欧洲议会也粗暴地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意味着中欧之间的关系陷入了新的低谷。自从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就一直在四处笼络盟友,本来不打算站队的欧盟,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还是加入了阵营之中。可问题是欧洲国家并不是都希望与中国交恶,正因为如此,欧洲四国外长就在5月29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敏感时刻欧洲四国外长访华,美国计划将落空,德媒:应向中国学习

彭博社在30日报道称,虽然中欧投资协定被欧洲议会冻结,但中国仍然得到了波兰和塞尔维亚的支持。波兰、塞尔维亚、爱尔兰和匈牙利四国外长在这一敏感时刻访问中国,自然是不同寻常,德国新闻电视台就直言,欧洲四国外长访华,意味着中欧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和解。彭博社就指出,除了塞尔维亚其他三国都是欧盟成员国,而除了爱尔兰,其他三国又都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成员国。

这些国家都和中国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波兰外长拉乌就表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让双方互利互惠,现在中欧双方应该冷静看待分歧,妥善处理当下的矛盾。拉乌还指出,波兰尊重并理解中国的正当权益,愿意为中欧关系健康发展而做出积极努力,波兰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而且不会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敏感时刻欧洲四国外长访华,美国计划将落空,德媒:应向中国学习

此前东欧国家立陶宛曾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有欧洲官员就指出,中国搞这个合作机制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欧盟的同意,立陶宛还呼吁其他国家都退出该机制。之所以让立陶宛深感不满,就是因为立陶宛并没有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利益,此外也是向美国示好。问题在于,立陶宛本身的经济体量小,在产业方面与中国的互补性弱,短期内确实是没有获得太多的好处,但仅仅因为如此就立即翻脸还对中国恶语相向,反倒是让中国看清了立陶宛的嘴脸。

虽然立陶宛的退出,对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并不是没有破解之法。只要中国与其他合作国之间的发展越来越好,立陶宛就会越来越后悔,而且也会有更多国家会被吸引到这个合作之中,而立陶宛也会因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付出代价。

敏感时刻欧洲四国外长访华,美国计划将落空,德媒:应向中国学习

塞尔维亚就不用说了,是中国在欧洲的铁杆朋友,两国的关系愈发亲近。塞外长塞拉科维奇就指出,中塞友好并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两国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渐转变成 务实的合作成果。中国外长王毅就强调,中国并没有兴趣在欧洲搞什么势力范围,中国-中东欧合作是中欧整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展开的合作聚焦经贸不涉及防务安全,也没有任何的地缘战略意图,更不会搞什么势力范围。这一合作只会有利于欧洲整体的均衡发展,也有助于欧洲加快实现一体化。

这次欧洲四国访华已经充分说明了中欧关系中最具生命力的是合作,分歧和矛盾并不是常态,合作才是主流,虽然中欧关系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中欧双方的交流并不会就此止步。在如此紧张时刻,中欧关系还能有所突破,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举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美国想要孤立中国的计划正在流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欧洲内部在对华问题上存在极大的分歧,从欧洲议会选择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其实就能发现,如果欧盟真的要彻底与中方决裂,又为什么不完全结束。

所以如此来看,四国访问中国正在逐渐平衡欧洲内部的反华势力,中欧关系也正在趋于和解,美国再怎么卖力,却无法为欧洲带来利益,时间久了拜登身边的盟友自然就少了。

敏感时刻欧洲四国外长访华,美国计划将落空,德媒:应向中国学习

德国媒体《经济周刊》就发文称,欧洲应该学习中国的战略,现在的德国以及欧洲根本都不是中国同等级的竞争对手。德媒指出,凭借战略思维传统,中国人完全可以被称之为竞争中运筹帷幄的大师。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努力减少对全球经济的依赖,如今中国自给自足的内部循环和让其他国家依赖的外部循环,已经让经济从本质上成为了一种“武器”。但中国不是用绝对实力和力量来摧毁对手的国家,而是通过协调和连接战略,这种策略有助于中国在劣势上追赶西方。曾经中国向西方学习技术,模仿西方最好的技术,如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因此,欧洲现在应该从中国身上学到些什么,想要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就要把中国当做重要的竞争对手。只有中国和欧洲都站在同一个高度的时候,双方才会有更多的合作。一旦双方存在着不对称关系,那中欧之间的冲突会变得越来越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