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房产交易槽点多 消费者购房需警惕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网一直以来,房地产消费都是消费者家庭的主要大额支出之一,房地产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每一位消费者。福建省消委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度消费投诉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房屋及建材类投诉共计958件,占总投诉量的4.4%,占商品类投诉的6.48%,与2020年同期相比,投诉量增长了153.44%,涨幅较大。房地产业的主要消费问题:一、房子抵押被隐瞒。二、强行签署装修双合同。三、先签字再验房福建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房时,应注意:对开发商的发售权利进行审查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具备“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一定要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了预售证许可证,则通常开发商也具有了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等。这是买房能否办房产证的关键。注意使用标准的房屋买卖合同建议采用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标准房屋买卖合同文本,并按照文本中所列条款逐条逐项填写,一定要谨慎对待。注意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有一些开发商的合同文本事先已填写好甚至补充条款也由自己填好,这种填写好的合同文本大多存在着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平等的情况。根据民事法律的"意思自治"原则,商品房买受人可以不受格式条款的限制,与开发商进行协商,行使合同的修改和补充权,在主合同之外,签定补充协议,以明确一些模糊概念,修正主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如果选择按套内建筑面积为依据进行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时,应当在“面积差异处理”条款中明确面积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只有在合同中对面积差异有了详尽的约定后,才能避免上当。一定要检查交房日期是否确定资金不足而延期交房是常有的事,对此,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将交房日期明白无误地规定为“某年某月某日”,并注明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所需承担的责任。据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了解,近年来因工作、生活、投资等原因选择异地购房的消费者逐年递增。所以,消费者在异地购房时更要谨慎选择,避免产生消费纠纷。首先,购房要结合自身条件。不要被“纯海景房、天然氧吧、拎包入住”等特色宣传诱惑,消费者在异地购房时要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购房屋,要对自己的资金情况以及银行贷款时的信用等级有详细的了解,避免违约。其次,要谨慎对待口头承诺。理性对待开发商现场提供的宣传资料、样板间、实景模型,以及现场楼盘销售代表(顾问)的“热情接待、口头承诺”等,要结合实地情况一一核实,在与商家协商一致后写进合同内。同时,要知晓当地的购房政策。当前国内各地房价差异较大,各地政府目前落实国务院的限购政策有所不同,因此具体要求也有所差异。消费者在外地购买房屋前一定要提前到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咨询购房政策以及限制条件。如果是公积金购房,还需到住房公积金主管部门了解是否可以异地使用公积金。最后,遇到纠纷,要注意保存证据。如果遇到纠纷,要注意保存证据,如房产广告、中介承诺、购房看房协议等,并及时向不动产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或消费者组织投诉。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