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共同富裕关键词:产业生态、基本收入、对口支援、收入倍增

  产业生态:促进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经济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看要靠产业发展。这就需要围绕困扰经济增长的关键难题进行攻关,重点是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政府应将支持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产业生态环境的重塑,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为此,需要深入分析市场情况。供应链出问题,市场活力肯定受影响,但并不是所有供应链出问题,政府就需要出手。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层面遇到的问题,不见得就要政府干预。只有一个行业的企业普遍遇到难题,才可能需要政府去解决,才可能需要政府干预。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这也可能是结构优化给行业带来的问题。

  科技自立自强对一个大国来说至关重要,对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有基础性作用。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必须解决“卡脖子”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的贸易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背后往往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这更凸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性。这种问题不解决,就可能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整个产业发展。政府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卡脖子”状态,促进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

  关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有适宜性技术与先进技术之分。最为先进的技术是核心关键技术。并不是所有企业发展都需要先进技术,多数企业只要适宜性技术,即够用就好的技术。传统经济中的良好产业生态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先进技术,而是适宜性技术以及工匠精神。新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全部需要先进技术,但需要适宜性技术。先进技术的突破对于一国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来说,最重要的是夯实良好产业生态的基础。

  关键核心技术往往是就特定时期产业发展而言的,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哪里本身就有不确定性。这需要未雨绸缪。预测未来是困难的,但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适宜性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往往不是没有技术,而是市场主体担心市场需求有问题,因担心市场风险而无法充分利用,这是在市场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格局下,传统上视为经济的问题,并不见得仍然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密切,强势国家的政府强迫企业服从政治目标,导致多输的结局。从国家经济安全目标出发,财政支出还要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区域技术中心建设。当然,相关的财政支出项目需要加强公共政策评估,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以尽可能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基本收入:建立基本收入制度

  适时引入基本收入制度,通过发放基本收入,保证最低收入水平。所谓基本收入(basic income),又称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指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领取一笔固定金额收入的权利。西方国家建立基本收入制度在政治上迫在眉睫,主要是因为当前经济和社会政策导致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情况严重恶化,并随时可能令社会崩析。“基本”是就最低程度而言的,代表一笔能让某人在极端状态下,在他所属的社会中存活下来的金额。基本收入所发放的对象是“全民”,是指经常性居住在特定区域、省或国家的每个人发放。基本收入发放给个人,是每个独立的个人,不论婚姻、家庭状况如何。基本收入发放“无条件”,不设定收入条件,不进行财力调查;不设定支出条件;不设定任何行为条件。基本收入定期发放,统筹建议每个月发放一次,也可以频率高点或低点,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发放。(斯坦丁,2020)

  之所以提基本收入,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现在遭遇三方面危机:人们怀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可取性不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可能对其可能性提出质疑;增长可取又可能的人也有理由质疑,经济增长能否为失业和工作不稳定提供结构性解决方案。(范·帕里斯、范德波特,2021)这存在一定争议。有的担心发放基本收入养懒汉,有的担心财政上不可行,有的担心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有的担心可能出现移民潮,有的担心成为政治大选前操纵的工具。对于这些担心,只要采取适当措施,都可以得到消除。

  在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形成,各种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也已经存在。关键是在适当时候,做好与基本收入制度的衔接工作,确定基本收入的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行。基本收入制度下,基本收入的水平可以随经济增长而提高。这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让社会成员尽快公平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对口支援:打造对口支援升级版,增强受援助地区的造血技能

  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当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重要意义。中国长期实行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各省份内部也有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这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就,促进了西部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口支援具有中国特色,实质上是一种横向的财政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一起为受援助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缩小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对口支援有必要打造升级版,即以提高对口支援的绩效作为中心内容,促进受援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的对口支援方式在形成合力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多地针对一地的对口支援,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对口支援和纵向转移支付如何结合,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总体上看,可以通过受援地区政府预算的进一步优化,让对口支援资金或相关财源财力都能转化为资金,在当地政府预算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以纳入预算绩效评估,从而为进一步评估对口支援政策的效果。

  国际援助的一些失败教训也可在国内的对口支援中加以吸收,相关经验也可以借鉴。对口支援要真正地变输血为造血,需要在受援地人力资本和公共资本的打造上狠下功夫。一地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这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功能区定位,实现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受援区域的发展,要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充分利用全国统一市场的有利条件,实现合理的发展。

  收入倍增:实行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建议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内,实行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信心。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基础。各地情况不一,应充分发挥各地,特别是省一级政府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靠发展经济来为当地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支持。对于少数仅靠地方力量难以完成倍增计划目标的省份,中央政府可通过统筹的办法,通过增加必要的转移支付来加以帮助。

  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应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国有土地和国有资源较多的优势,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要加强统筹,增加一般公共预算的财力,专项用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在国有资本收入的筹集上还有优化空间,应更充分体现国有资本是全民资本的要求。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宏观经济稳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的经济基础才可能进一步夯实,计划实施的风险才可能得到防范和化解。加强宏观经济治理,做好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协调工作,也可以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政策支持。

  (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贸经济》《财经智库》副主编,著有《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大国轻税》等,本文是“实现共同富裕”系列文章之三,系在作者发表于2021年第6期《财经智库》的《财富观、共同财富与公共政策》一文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成。)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