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金 | 金融数据“基建时代”——近期政策解读

  近期国务院、人民银行相继推出《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奠定了2022年以金融数据的监管、共享、应用为核心的发展规划。

  评论

  Q:近期的政策文件出台展现了哪些发展计划?

  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核心内容在于打通全国与地方、各个部委之间的小微企业相关数据,完善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对于敏感信息,可以采用联合建模共享数据。2022年1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重点指出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数据有序安全共享,监管科技全方位应用等方面。1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推进公共数据共享、保护,建立交易规则,拓展应用场景。试点方案着重强调了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即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

  Q:展望2022年金融监管思路变化及意义?

  数据资产的有效合规获取、处理和使用是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有助于成功触达和服务B/C端长尾客群。我们认为完善数据共享、使用和监管,金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几年重要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帮助数据共享,打造全社会的信用体系;通过支持“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应用,以及金融数据在交易所交易等构建合理的交易模式;通过使用过程监管、出境限制、个人信息使用授权等方面进行数据的安全保护。

  Q:带来的影响和机遇有哪些?

  1)传统牌照:持续性地投入到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规范外部数据的来源、探索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从规章制度、人员架构上加强内部对于数据管理,提升监管科技的应用;不断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更广泛触达客户。2)新型机构:完善征信体系,建立更多的个人、企业的征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规范化数据采集和与其他机构的数据合作模式;数据交易所将会有更多金融企业以及金融数据参与到公开交易中;以多方计算、联邦学习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隐私计算企业加速发展。

  风险

  征信平台建设、隐私计算发展不及预期;数据安全保护建设不及预期。

  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指出完善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方案要求建立全国性的小微征信体系,通过整合来自于各部门(社保局/自然资源部/住建部/海关等)的数据、打通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隔阂,并采用灵活的共享方式(系统接口调用、数据核验等),从而依法向银行、保险、信用服务等社会机构提供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同时探索“线上公证”等机制的办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特别对于敏感信息,方案给出联合建模的可行路径便于多方进行共享数据。随着近年来政策上对于普惠金融的倾斜,银行或依靠各方数据源丰富小微企业的数据画像或通过本地化经营对小微企业增信。全国性的小微征信体系建立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数据的孤岛效应,打破信息不对称,解决长尾B端融资困境。

  2022年1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八个发展方向。重点指出加强数据能力的建设与应用,强化金融科技的应用,建立智能化风控机制,强化金融科技监管与战略部署。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相比,新的发展规划格外注重“数据”,包括提出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布局高效算力体系、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数据有序共享、充分利用数据的潜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

  2022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下简称“试点方案”)要求推进公共数据共享、保护,建立交易规则,拓展应用场景。试点方案提出:

  推进公共信息(企业登记、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信息)的共享

  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包括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建立数据敏感性分级制度,建立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等市场运营体系),加强数据(特别是出境数据)的安全保护

  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并在金融、卫生健康、电力、物流等重点领域开拓数据运用场景。

  与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不同,试点方案着重强调了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即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完善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数据共享、数据监管,完善金融数据新基建成下一阶段重要发展目标。随着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数据的积累成为了金融机构的重要资产。但在以往的金融科技发展中,数据的管理一直较为欠缺,导致了虽然社会各方各机构均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产,但是其使用的效率较低、并未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信息不对称、数据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是制约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数据价值的重要因素,阻碍了长尾B端和C端用户的金融需求被有效满足。近期政策文件指出:通过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帮助数据共享,打造全社会的信用体系;通过支持“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应用,以及金融数据在交易所交易等构建合理的交易模式;通过使用过程监管、出境限制、个人信息使用授权、数据的分级确权等方面进行数据的安全保护。

  我们认为,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在于:持续性地投入到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完善数据中心建设;规范外部数据的来源、探索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从规章制度、人员架构上加强内部对于数据管理,提升监管科技的应用;不断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更广泛触达客户。对于新型机构的影响在于:完善征信体系,建立更多的个人、企业的征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规范化数据采集和与其他机构的数据合作模式;数据交易所将会有更多金融企业以及金融数据参与到公开交易中;以多方计算、联邦学习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隐私计算企业加速发展。

  图表1:《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指出建立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

  资料来源:国务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相比,新的发展规划格外注重“数据”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强调了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

  资料来源:国务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目前官方给出小微征信体系数据源包括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司法信息、纳税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商标和专利信息等

  资料来源:国务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