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回眸·2021年的资管江湖】公募FOF逆势爆发新募集份额超过去四年总和 银行理财加码布局为资管市场再添亮色

  2021年,FOF产品成为资管市场的一抹亮色。公募FOF产品逆势爆发,年内新募集份额超1200亿份,超过前四年总和;FOF型银行理财产品成业内新宠,收益表现短期较差但长期更佳;FOF型保险资管产品低调发展但成绩斐然,有3只近3年累计收益率超过100%。。。。。。

  展望2022年,业内人士预计,此前的火爆行情有望延续,而创新或是未来产品发展的趋势之一,此外,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也可为FOF带来更广阔空间。

  公募FOF大爆发规模业绩双增长

  自2017年9月首款产品获批以来,公募FOF发展至今已四年有余。从出师不利到逆风翻盘,FOF产品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FOF基金规模累计已达2233.63亿元,同比增长145%,在各类基金中增幅最高;年内新成立FOF基金产品99只,募集份额1210.04亿份,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后者还超过过去四年(2017年-2020年)的总和。

  针对公募FOF大爆发的原因,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表示,首先是源自投资者理念的转变,投资者正逐步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很多FOF产品取得了中长期平稳、向上的历史业绩,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其次,公募产品的多元发展也为FOF的配置提供了丰富的底层工具;此外,基金公司普遍比较重视FOF业务发展,组建了投研能力较强的团队等。

  而在业绩表现方面,据申银万国证券邓虎统计,2021年有94%的FOF产品实现了正收益,且权益投资比例小于30%的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表现较好;但相比之下,仅有68%的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了正收益。

  其中,郑铮管理的华夏聚丰稳健目标A以16.22%的收益率居同类产品首位;截至2021年9月30日,该产品基金规模1.68亿元,成立以来回报率为59.11%。

  另据统计,FOF基金指数自基期2018年2月22日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上涨38.63%,年化收益为9.06%,最大回撤为6.89%;相比之下,期间沪深300累计涨幅为24.54%,年化收益为6%,最大回撤更是达到28.17%。

  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震荡市场更能体现FOF的产品优势。“今年是结构性行情,市场风格有一定轮动性,传统的权益基金业绩差异大,相比之下FOF获得正收益的胜率较高,投资人持有体验较好。” 中信保诚基金经理李争争说。

  而在产品类型方面,在常见的分类方式中,FOF基金可分为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以及另类投资五个大类,而混合型FOF又可细分为偏股混合、偏债混合、平衡混合等四个子类。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存续偏债混合型FOF基金92只,以1335亿元的规模位居榜首,占比达59.8%;偏股混合型FOF基金45只,规模为543亿元,占比24.3%;二者占比合计逾八成。

  普益标准研究员苟海川表示,混合型FOF,特别是偏债混合型FOF的盛行,一方面可以看出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理念的理解日益深入,相较于单一资产较为集中的股票型或债券型FOF,更倾向于多种资产配置的混合型FOF产品。

  “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稳健收益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混合型FOF中更青睐偏债混合产品。” 苟海川说。

  银行理财FOF成业内新宠收益表现短期较差长期更佳

  有了公募FOF作为借鉴,银行理财FOF的发展历程已不再那般跌宕起伏。自2019年三季度问世以来,银行理财FOF整体发展顺利,产品规模稳步增长。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共存续FOF理财产品211款;其中有166款由理财子公司发行,占比达78.7%。

  按具体发行机构划分,有67款均来自工银理财,占理财子公司发行比例超四成(40.36%);其次为信银理财,发行34款,占比20.48%;建信理财位列第三,发行32款,占比19.28%;三家合计已超八成(80.12%)。

  另外,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分别发行11款、8款,宁银理财、苏银理财、徽银理财均发行3款,华夏理财发行2款,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平安理财均为1款。

  苟海川表示,银行理财FOF的发展,是银行、基金机构、投资者三方共同促进的结果。

  具体来看,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压力与投研能力的相对错位,亟需借助FOF类产品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另一方面,基金机构的专业化投研能力及渠道拓展需求,迫切需要和银行进行合作共赢;最后,投资者对机构类别、风险、收益的综合需求,让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成为不二之选。

  在业绩表现方面,银行理财FOF产品整体收益稳健,其中短期表现较差,长期表现更佳。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银行理财FOF产品占比达到了44%,而相比之下,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下滑至3.41%。

  对此,有业内人士解释道,FOF类产品基于大资产配置理念所创设,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通常在长期中表现较佳。“结合历史表现数据,从长期来看,FOF类产品确实能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增厚收益,银行理财FOF也适合那些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而在产品类型方面,银行理财FOF以固收类为主,混合类占比也相对较高。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在存续的211款银行理财FOF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占比65.87%,混合类占比31.75%,权益类占比仅2.37%,无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

  相比之下,在总体银行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84.6%,混合类仅占约7.3%,可见与普通银行理财相比,FOF类产品更倾向于布局一定比例权益类资产以增厚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与公募FOF及银行理财FOF相比,保险资管在通过FOF形式来参与基金投资的过程中虽然低调但也成绩斐然。2021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FOF型保险资管产品有18只,其中业绩前五名均来自股票型产品。

  放长时间周期看,有3只产品近3年累计收益率超过100%,其中平安资管如意11号(新动力FOF)位居首位,近3年收益率达到171.23%,收益水平远超公募FOF业绩冠军,展现出保险资管在FOF投研上的领先优势。

  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创新及“养老”或为FOF带来更广阔空间

  进入2022年后,截至目前已有7只公募FOF开始或即将发行,且其中不乏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大公司;另还有7款银行理财FOF拟预售或已开始募集,市场火热情绪有望延续。

  不过从内部看,市场对与公募与理财间的竞合关系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如有业内人士提出,去年11月下发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中,明确了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的业务界定,以及相应的规范整改安排等,意味着基金投资组合业务将告别野蛮生长,投顾牌照稀缺价值凸显,为银行理财FOF类业务发展带来机遇。

  但也有市场声音认为,资管新规以及去年6月新出台的理财新规等,使得数万亿的银行理财需求需要净值化的产品来满足,这是给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工具的政策红利。如国泰君安资管表示,在这一变革下,FOF产品是一种好选择,尤其是偏债混合类FOF产品。

  此外,公募FOF试水时间较长,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且二者在投研能力上的巨大差距也是银行理财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一道硬伤。不过,理财子公司也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支撑其未来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投资标的更加广泛,能够充分发挥资产配置优势。目前,公募的可用工具受限于股票类、债券类、货币类基金以及少许商品基金,而银行理财FOF则涵盖多资产FOF和另类策略FOF组合。

  二是可选合作方更多,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人的专业能力。从公募FOF持仓情况看,近八成产品选择将部分资金投向本公司基金。相比之下,银行大多通过筛选第三方投资管理人对FOF产品进行运营管理,不受自身资源与能力的限制。

  三是更能匹配银行理财客户的需求。银行理财具有受众群体广泛、风险高度敏感的特点,不适合大比例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因此,以分散投资、侧重资产配置、追求长期稳健收益为特点的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能够承接大量银行理财客群的稳健性投资需求。” 普益标准研究员余雅琴说。

  不过总体来看,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资管市场整体管理规模将达196万亿元。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优势互补,双方的合作关系或远大于竞争。

  展望2022年,此前的火爆行情有望延续,而更长远的发展还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如杨喆表示,创新是未来FOF产品发展的趋势之一。

  具体来看,产品的形式方面,FOF-LOF解决了FOF产品封闭期内无法赎回的问题,增加了产品流动性;类型方面,未来FOF产品类型可进一步细分,如包含商品、REITs等更多元的资产,投资范围涵盖境内外市场等;业务模式方面,如目前大力推动的基金投顾业务等。

  此外,“养老FOF因为承载着国民养老第三支柱的部分作用。人口老龄化压力之下,第三支柱的发展会有自上而下的推动,未来可能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也给这一业务带来发展空间。”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