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华财经调查】山东外贸连创新高 哪些行业、企业在“逆风前行”?

  山东外贸连续6年创出新高,进出口增幅在6大主要外贸省市中拔得头筹……在2021年这个全球疫情反复、原材料涨价、海运费高企等不利因素叠加的特殊年份,山东外贸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新的一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与动力交织、挑战与机遇并存,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认为,山东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巨大,在政策红利释放下,外贸“稳”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

  总量6年连创新高增速在主要省市中居首

  眼下,在潍柴集团大缸径高端高速发动机智能工厂,工人们正在赶制12M26、12M33、16M33、12M55等大缸径发动机型,产品下线后将全部发往海外市场,主要应用于发电领域。

  潍柴出口业务迎来开门红,2022年一开局就订单饱满,这种红火局面从去年延续到现在。2021年,潍柴克服海外疫情不利影响,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布局中高端产品提升竞争力,出口发动机数量同比增长55%,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反复、大宗原材料和海运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6.1万家企业在成本控制、精益生产、技术革新等方面苦练内功,不断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黏着力”和竞争力。

  据济南海关副关长张艺兵介绍,2021年山东省进出口2.93万亿元,连续6年刷新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长32.4%,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20年的6.9%提高至7.5%。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增长34.8%;进口1.17万亿元,增长29.0%。

  从全国范围看,山东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前6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首位,进口增速居第3位。

  地处山东高密的孚日集团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孚日集团董事长肖茂昌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孚日集团出口业务走出了一条“V”形反转曲线,2021年出口突破5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幅明显高于全国纺织品出口总体水平,体现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固竞争优势。

  以孚日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是山东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青岛海关一级巡视员苗振国表示,2021年,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2.09万亿元,增长35.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1.2%,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全国48.6%的平均占比,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6.3%。“民营企业经营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已经成为山东外贸最主要的活力来源。”

  山东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速远高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据苗振国介绍,2021年,机电产品是山东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大幅增长35.8%,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省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为20.9%,下滑1.1个百分点。这说明山东出口商品附加值越来越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企业承受多重压力存订单流失风险

  记者调研中发现,尽管出口业务整体表现尚可,但仍有不少外贸企业反映,当前多重承压,海外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价格居高不下,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无新签出口订单企业数量增加。

  “去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尽管生产成本陡升,终端产品却不敢提价,因为市场承受能力有限,提价就会失去部分市场。现在利润很薄,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一家纺织品出口企业负责人说,海运费居高不下,到美国的运费增长5-6倍,一个集装箱的价格攀升至2万多美元。一个集装箱产品价值四五万美元,光海运费就占了一半。

  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如果印度等国家疫情稳定下来,部分订单将向这些国家回流。另外,美国市场消费能力下降,美国国内就业形势不好,通胀太高,老百姓消费能力下降,压力将传导到生产端。“今年增长难度很大,能保本就不错。”

  一家劳保产品出口企业的负责人说,国内原材料价格大涨,化工原材料从去年初的每吨六七千元涨到现在一万元甚至两万元,另外到欧美国家的海运费高得离谱,经常遇到没有货柜发不出货的情况,工厂里到处都压着发不出去的货,国外客户都在观望。去年10月份以来,新接订单开始减少。

  据悉,去年10月以来,玻璃、陶瓷、轮胎等行业综合用能成本上涨20%。部分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因连续3次调高出口价格,涨幅约10%,部分老客户已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

  国际物流不畅、原材料涨价及供应不足、终端产品提价等多种因素导致企业订单减少。山东外贸运行调查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去年10月无新签出口订单企业占比达37.2%,连续6个月上升,较4月提高6.5个百分点,表明当前企业接单难度加大。11月无新签出口订单企业占比改善 2.2个百分点,仍高达35%。

  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不管外部市场如何波动,只有培育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全球市场上行稳致远。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董事长陈鲁一直对企业的出口业务信心十足。“我们是国内丝绸产业唯一具备全链条优势的企业,从种桑养蚕到缫丝到制绸到印染再到制成品,上下游环环相扣、密切配合,每年几百个新品上市,满足了国外客户的严苛要求,打造了不可替代性。”

  有利因素加速集聚 “稳”的态势不断巩固

  据山东省相关部门分析,今年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与此同时,山东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加快集聚,扩大开放迎来崭新机遇,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全省外贸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区域开放研究中心主任刘志认为,2022年,山东外贸发展形势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国家和山东省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红利集中释放,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外贸“稳”的态势将巩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为山东外贸发展创造了空间。“RCEP生效后,减税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统一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将拉紧山东与东盟等国的贸易联系,预计山东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机电产品等山东的优势产品出口有望迎来大幅增长,来自日韩的零部件等商品进口规模也将扩大。”刘志说。

  “RCEP签署后,山东省印发了先期行动计划,海关也发布了相关措施,助推山东抢抓RCEP机遇,深化与成员国间经贸合作。”据苗振国分析,RCEP首次实现了我国与日本间的双边关税减让,据测算,RCEP生效首年,山东出口商品可在日本享受关税减让约3.8亿元,RCEP完成降税进程后,山东自日本进口商品可降低关税成本约9亿元。

  “我们出口的被褥套,日本原定的关税基准税率为5.3%,RCEP生效后第一年就将降为5%,随后逐年递减,直至降为零。”山东青岛的中地进出口有限公司采购管理本部负责人梁文涛说,RCEP生效将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出口业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也是推动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刘志说,上合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聚焦“贸易先行”,大项目持续落地;自贸试验区更加注重差异化,以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聚;综保区的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业态快速发展……这些开放平台载体对山东外贸的支撑将进一步增强。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