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深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保障深层次、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日发布公告,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在业内看来,作为临港新片区发展方面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的制定,对新片区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国际油气交易中心

  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以前沿产业集群、新型国际贸易、高端国际航运、跨境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实现临港新片区与境外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

  条例草案共10章、55条内容。10章分别为:总则、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资金自由便利、人员从业自由便利和人才保障、数据流动、前沿产业发展、风险防范、权益保障、附则。

  聚焦投资自由便利,条例草案明确,临港新片区要根据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电信、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对于国家在其他领域的扩大开放政策措施,临港新片区争取先行先试。

  金融要素平台建设将是其中一大重点内容。条例草案明确,根据国家规定,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以下金融要素平台:第一,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便利境外投资者配置全球资源。第二,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为企业进行仓单交易和仓单质押融资等提供便利。第三,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支持推出更多交易品种。

  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条例草案明确,根据国务院批准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探索对境外抵离物理围网区域的货物,依据风险情况,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经相关部门批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临港新片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部分政策。

  将探索个人跨境投资

  条例草案通过六条具体内容对资金自由便利进行了明确,分别是:跨境投融资便利、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个人跨境投资、便利跨国企业资金管理、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监管和服务创新。

  在跨境投融资便利方面,条例草案明确,在临港新片区内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在资金使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结算银行可直接为企业办理资本金入账业务。临港新片区内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提供便利的离岸金融服务。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授权,开展临港新片区内非金融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稳步放宽跨境资产转让业务限制,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临港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按照国家部署,试点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同时,条例草案对个人跨境投资进行了明确: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授权,探索放开临港新片区内境内个人开展境外投资、临港新片区内就业的境外个人开展境内投资。支持金融机构为引进的境外人才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条例草案还提出,临港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金融期货市场,探索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一位行业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上述金融改革政策要根据国家整个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推进。整体来看,临港金融还是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赋能级、补短板,比如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

  根据上海市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临港新片区要建设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

  关键领域企业可减免企业所得税

  聚焦前沿产业发展,条例草案明确,临港新片区应当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布局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和重大科学技术设施,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氢能等前沿产业发展,形成全产业链融合的前沿产业集群。

  条例草案明确,对临港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免。

  同时,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经上海市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在临港新片区全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商业运营。在临港新片区探索优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相关准入机制和商业运营制度。

  在氢能产业方面,条例草案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项目可以在临港新片区特定区域布局建设。鼓励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离网发电制氢,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