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税收8.8亿!四会大沙凭什么跻身肇庆经济第一镇?

  2021 年全口径税收入库8.8亿元,同比增长57.14%,规上工业总产值252.4亿元,同比增长21.44%,税收、规上工业总产值均位居肇庆乡镇第一,肇庆市唯一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的建制镇……距离2020年6月四会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四会之力支持大沙高质量发展”仅仅过去一年半,大沙镇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近年来,四会市深入贯彻落实肇庆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产业强市、制造业优先,支持大沙镇在产业发展上率先突破,在追赶发展中迅速提升发展实力。

  项目为王,8.8亿元税收彰显产业发展“含金量”

  “我们紧扣肇庆‘4+4’领域和四会‘15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活动,推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形成工作闭环,2021年全口径税收、规上工业总产值均创下历史最高。”四会市委常委、大沙镇委书记邓宏安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道。

  大沙镇坚持抓存量征管,全力引导税收回流。完善重点税源工作台账,建立月度联系工作机制,做到家底清、数据明、预测准。2021年大沙镇重点企业税收增长迅速,骏马水泥、同宇新材料、永佳混凝土等多家企业实现税收超 3000万元。引入了万洋众创城、八方隆仓储物流等一批优质项目,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 11 家规下企业转规上,12 家企业增资扩产,持续增强企业税收后劲。同时,强化与税务部门对接,定期分析研判收入情况,确保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税源回流入库。

  2021年大沙镇新引进项目38个,较2020年增长2.8倍,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04.3亿元,达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9.38亿元,年税收7.32亿元。项目落地建设顺利推进,新动工项目14个,新竣工项目13个,为后续税收增长提供“硬核”保障。

  啃下硬骨头,盘活6000多亩土地

  “之前项目落地遇到了很多瓶颈问题,这次政府为我们扫清了‘ 障碍’,尤其是新增了73亩用地,让我们下定决心要继续加大在四会的投资,推动高端产业链延伸落户。”2022年1月21日下午,在华昌佛山总部召开的党政企沟通座谈会上,华昌铝业董事长潘伟深激动地说道。

  为解决华昌新材料项目环评和用地问题,肇庆、四会、大沙各级多部门联动,大沙镇主要领导多次到华昌佛山总部开展项目对接,10余次召集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原则,依法妥善解决了项目“落地难”问题。2020年12月22日,华昌新材料再次通过竞拍取得73亩工业用地,整体用地达到350亩。同时,推动企业内部升级顺利通过项目环评。2021年3月28日,华昌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动工。

  去年以来,大沙镇创新工作思路,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用地问题。以万洋众创城项目征地为契机,将159亩(含历史遗留88.71亩)返还留用地委托运营商进行开发建设,由运营商代建30亩共5万平方米厂房进行出租,签约承诺承租十年保障每年收益底线,确保农民长期获得稳定利益。通过返还地置换补偿的方式获得了多数村民的认可,万洋众创城项目2个月内完成了500亩用地征拆,不到4个月实现首批形象区厂房封顶,实现了项目征拆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双赢。通过土地出让、政府收回、增资扩产等手段,成功盘活因历史遗留问题闲置的富溪工业园法国服装城、江民村石膏矿地块约968亩。累计完成12个项目5685亩用地征拆,完成土地整理442亩、淘汰13家低效厂房。

  服务企业见成效,新增产业人口一年超1.1万人

  “为了帮助我们加快项目建设,大沙镇政府在过渡时期专门帮忙找到了一层办公空间让我们快速进驻,成立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存在问题,我们项目于2020年12月签约,如今150多家企业争相进驻,招商势头喜人。”广东(四会)万洋众创城项目总经理高凯对大沙镇投资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弛表示:“为了支持我们办好第21届中国覆铜板技术研讨会,大沙镇筹资169万元对马房工业园市政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四会市委书记李伟忠出席覆铜板技术研讨会,在300余家国内顶尖新材料企业面前作招商推广,让我们感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真诚服务。”

  一直以来,大沙镇树牢“企业第一”理念,2021年镇主要领导30余次赴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走访联系推进项目。大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首轮成功申报获批专项债券资金1.6亿元的富溪工业基础设施提升及配套项目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富溪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园区配套污水管网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即将建成运行。同步谋划推动富溪工业基础设施提升及配套项目二期工程、马房工业区基础设施提升项工程、大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

  同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完善道路、公办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带领人口快速增长。2021年大沙镇常住人口6.6万人,同比2020年增加1.1万人,大部分人口增长来自园区年轻产业工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争先回流,泰隆银行分行于2021年12月落户大沙。

  “马上办、务实干”成干部习惯

  “我们工厂员工子女上学困难,找不到学校接收。”“南江九年一贯制学校明天就开始正式动工建设,我们还将推进黄涛中心小学扩建及镇上两家公办幼儿园建设,建好后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员工子女的上学问题。”2021年3月3日下午,在大沙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针对30多家企业现场反映的员工子女上学、用水、用电、招工以及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四会市委常委、大沙镇委书记邓宏安与四会市直部门、大沙镇领导积极回应,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纾困解难,给企业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大沙的公务人员走路都特别快。凌晨还在跟我们沟通项目落地事项,早上6时许就出现在动工仪式现场。”广东(四会)万洋众创城项目副总经理郭勇侠如此描述大沙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

  产业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慢不得,去年以来,大沙镇大力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将优化党员干部作风纳入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围绕“主动服务、主动作为”这个核心和关键,全力打通产业招商落地“最后一米”,确保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2年,四会市大沙镇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树牢“产业兴镇、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理念,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深入实施产业强镇“123456789”工程,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作出大沙担当。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