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兴证策略:春节假期全球要闻速览速评

  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稳增长政策发力在途

  1、1月制造业PMI同比回落,扩张步伐有所放慢

  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国内PMI数据。数据显示,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慢。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1.1,前值52.7.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1月份,部分制造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加之近期市场需求放缓,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慢。此外,中国1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9.1,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

  2、房地产融资逐渐恢复常态,融资环境有所改善

  据中证报,近期房地产融资逐渐恢复常态,银行在支持地产融资并购、风险化解方面也动作频频。不光是地产公司并购债务融资工具顺利落地,一些银行也在发行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或向优质房企发放并购贷款。自《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发布以来,已有浦发、招商、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表态将提供房地产并购融资支持,方式包括并购主题债券、并购贷款、并购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预计合计提供并购融资支持超300亿元。

  3、多位政府官员再提稳增长,强调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

  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在《求是》撰文指出,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甘肃省考察时表示:“许多市场主体现在困难大,要稳住他们,国家正在研究加大减税降费支持等政策,各地也要在其他费用减免上多想办法”。

  4、发改委进一步落实保价稳供工作,以控制近期煤炭、铁矿石涨价

  近期铁矿石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期间多次出现异常波动,有关方面分析认为存在炒作成分,同时内煤炭现货、期货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发改委高度关注煤炭、铁矿石价格变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调控监管,严厉打击现货、期货市场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确保煤炭、铁矿石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同时,发改委召开煤炭主产省和重点企业座谈会,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煤炭正常生产供应,发挥大企业带头作用稳定煤炭价格,严格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加强铁路运力和港口作业调度,切实保障春节期间煤炭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速评: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1月制造业PMI分项显示生产扩张放缓,需求有所收缩,企业用工依然在荣枯线以下。经济数据的低迷表现一方面源于货币政策效果短时间内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疫情反复对需求端的抑制。经济下行压力下,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已在发力途中,后续政策力度也有望进一步加码。

  二、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但疫情反复仍制约复苏

  1、春节假期旅游需求逐步释放,但距离疫情前同期仍有复苏空间

  旅游出行方面,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春节假期前三天,近程游、乡村游、冰雪游以及都市休闲、走亲访友等旅游需求逐步释放,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和主要城市文化场所客流增加。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78.49亿元。

  2、春节票房已突破44亿,但观影人次相比疫情前仍明显下滑

  据猫眼专业版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19时,2022春节档新片总票房(含点映)破44亿,其中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4天累计票房约19亿元。据灯塔专业版,大年初一单日内,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5亿元,位列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第二,总场次53.56万创中国影史单日场次纪录。由于疫情反复、票价大幅上涨等原因,今年观影人次在春节档首日(2月1日)同比下滑27.45%,第二日(2月2日)也同比下滑42%,相比较疫情前同期仍有恢复空间。除去票价大涨的原因,消费者对于疫情反复的担忧以及部分地区防疫政策的限制依旧是制约观影数据复苏的重要原因。

  3、春运旅客人次同比高增,但仍仅恢复至疫情前的35%左右

  交通部数据显示,节前客流较去年大幅上涨,但仍远低于疫情之前。截至1月29日,全国共计发送旅客3.51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47.4%,比2020年同期降低65.1%,比2019年同期降低65.8%。加上1月30日预计发送的2945万人次,截至除夕前一日,全国已累计发送旅客3.8亿人次。

  4、春节假期冰雪消费激增,订单量增长近五倍

  2022年北京冬奥会“邂逅”农历虎年春节假期,假日前后,冰雪运动、冰雪消费激增。大众点评最新数据显示,仅2022年1月上旬,冰雪运动相关的线上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倍;1月以来,“冰雪运动线上体验课程”搜索量环比上月增幅超过1倍,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天津的新手们学习冰雪运动的热情最高,订单量排名全国前五。

  速评: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当前国内多地防疫形势依然严峻,趋严的防疫政策对春运期间的文旅消费形成了明显的制约。虽然春运旅客人数及旅游人次同比增速较高,但相比疫情前同期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更加精准有效,预计后续文旅消费将逐步复苏,但疫情反复或将使得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大,仍需警惕新冠疫情点状爆发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

  三、欧美经济动能趋缓,海外货币政策趋紧

  1、美国:通胀压力继续提升,但就业数据大超预期,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增强

  物价指数:美国2021年12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8%,创198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9%,刷新近40年新高。

  消费数据:在去年12月美国收入环比上升0.3%的情况下,个人消费支出则环比下降0.6%。同时,美国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一个月前的70.6降至67.2,为2011年11月以来最低,不但逊于预期,也低于68.8的初值。

  就业数据:美国1月非农就业新增46.7万人,远高于预期的新增12.5万人,前值为新增19.9万人,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

  政府债务: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美元。这一里程碑凸显了美国长期经济健康的脆弱性,而美国经济还在努力应对物价飙升以及加息前景。美国为了应对疫情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这让30万亿美元债务门槛到来时间提前了几年。

  经济预测:高盛再度下调了对美国一季度和全年的GDP预测,将一季度GDP预测下调1.5个百分点至0.5%,对2022年全年GDP的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3.2%。高盛预计,美国一季度增长可能特别疲软,因财政拖累将伴随着奥密克戎的打击。高频数据表明,自12月初以来,对疫情敏感的服务支出大幅下降,1月份整体实际服务支出下降了0.6%。

  2、欧元区:1月CPI同比大超预期,PMI符合预期,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经济数据:欧元区2021年12月PPI环比增长2.9%,预期增长2.8%,前值增长1.8%;同比增长26.2%,预期增长26.1%,前值增长23.7%。欧元区1月CPI环比增长0.3%,预期下降0.4%,前值增长0.4%;欧元区1月CPI同比增长5.1%,预期增长4.4%,前值增长5%。欧元区1月服务业PMI终值51.1,前值和预期均为51.2。欧元区1月综合PMI终值52.3,前值和预期均为52.4。

  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符合预期。欧洲央行声称,第二季度将以每个月400亿欧元的速度实施资产购买计划。第三季度将以每个月300亿欧元的速度实施资产购买计划。从2022年10月起,将以每个月200亿欧元的速度实施资产购买计划。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称,有迹象表明供应瓶颈可能开始缓解。全球经济复苏促进了乐观的前景。大多数潜在的通胀指标已经上升。

  3、英国:英央行继续加息,称国内成本压力或将持续更久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0%,符合市场预期。英国央行称,加息是必要的,因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紧张,而且有迹象表明国内成本压力将持续更久;在短期内,英国的年增长率将放缓至1%,失业率将上升至5%。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全球能源和进口价格的上涨将不可避免地推高通胀,并对收入构成压力;CPI将在两年内降至接近目标,在三年内降至目标之下。

  速评:欧美经济增长动能趋缓,但通胀持续超预期下,海外货币环境仍在趋紧。欧洲方面,虽然欧央行仍决定保持货币宽松力度不变,但措辞微调释放出“鹰派”信号。在持续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欧洲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与日俱增,英国央行已经18年来首次连续加息。美国方面,产品和原材料短缺及运输瓶颈等因素继续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拖累,通胀水平持续攀升,而1月非农数据超预期,也使得3月联储将加息50BP的概率大幅提升。但长期来看,美联储将处于“易松难紧、覆水难收”的状态,如果后续经济复苏难以为继,不排除货币政策将再次转松,因此较难对美国股市和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

  四、外围市场整体反弹,港股收获虎年开门红

  1、春节假期欧美股市前半周整体反弹,纳斯达克指数领涨

  春节假期期间,欧美股市整体表现较好。1月31日至2月2日(周一至周三),欧美股市整体明显反弹。美国方面,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上涨4.70%、3.55%和2.60%。欧洲方面,法国CAC40、德国DAX和富时100指数分别上涨2.14%、1.92%和1.57%。2月3日(周四),受到欧央行议息会议、美国META(原来Facebook)业绩指引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全球股市有所回调,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大跌-3.74%,创下2020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但整体来看,本周欧美市场普遍回暖。

  2、港股收获虎年开门红,恒生指数本周大涨4.34%

  本周港股市场仅开市一天半(1月31日上午及2月4日全天),恒生指数周内大涨4.34%。分板块来看,恒生科技和恒生金融指数分别上涨5.48%和3.39%。其中,2月4日,港股迎来了虎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大幅高开2.22%,然后震荡回落,但很快就再次走高,出现逼空上涨走势,盘中最高上涨3.39%,全天收盘仍暴涨3.24%。

  3、国际油价连续七周上涨,创下近七年新高

  截至2022年2月4日17点,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价每桶91.66美元,涨幅为1.54%;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2.41美元,涨幅为1.47%,创下2014年9月以来新高,这也将是国际油价连续第7周上涨。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时刻,欧佩克仍然拒绝大幅增产。2月2日,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联盟召开月度产油政策会议,视频会议仅用16分钟达成共识,坚持原定计划在3月增产40万桶/日。这打破了外界的预期,即鉴于近期油价大幅反弹,OPEC+有可能加速增产。

  4、欧元区10Y国债大幅走高,美国10Y国债涨势趋缓

  截至2022年2月3日,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涨22.2bp、11.62bp、8bp和4bp。其中欧洲国家受到英国连续加息和欧央行鹰派言论的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幅较大。而随着市场逐步消化3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本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势趋缓。

  速评:春节假期期间,海外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市场逐步消化美联储加息预期,风险偏好整体有所回升。纳斯达克指数引领市场反弹。其中中概互联网板块表现强势,周二更是大涨近10%。港股也收获虎年开门红,在科技板块的带领下大幅走强。对于A股而言,节前市场已大幅回调,风险情绪已基本释放充分,叠加外围市场的强劲表现,有望提振节后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A股也有望迎来开门红。

  五、机构全面启动自购,外资持续加码中国

  1、基金自购潮连续不断,多家买方加入自购大军

  基金自购潮连续不断,更多私募、券商资管加入自购大军。博时基金、海富通等7家公募以及东证资管宣布自购,合计规模3.8亿元。私募方面,九坤投资、幻方量化等8家私募也宣布,合计不低于7.9亿元自购旗下产品。其中,量化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宣布自购规模不低于3.5亿元,是目前市场上自购金额最大的机构。

  2、2021年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再创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连续三年高增

  中基协发布2021年12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56万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权益类基金规模再创新高,达到8.73万亿元。除2018年四季度规模小幅下跌外,权益类基金规模已连续三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3、桥水基金进一步加码人民币资产,彰显中国资产“绿洲效应”

  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披露信息显示,其海外发行的中国基金资产总值突破340亿元,公司正进一步加码人民币资产。在美联储加息动向下,此举信号意义明显。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一定意义上具备“绿洲效应”。

  4、春节前央行净投放2000亿元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

  央行公告,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1月29日及1月30日分别开展两次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资金共2000亿元。Wind数据显示,春节后一周(2月7日至2月11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二均到期1500亿元,周三至周五均到期2000亿元。

  速评:基金自购潮近期持续,虽然历史上看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放量不等于抄底型号,但市场大幅下跌后往往基金大规模自购是重要的底部信号之一。基金自购潮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市场悲观情绪有望得到缓解。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升温下,以桥水为代表的海外资金仍持续加码中国资产,显示外资流入趋势不变,也有望对国内市场形成支撑。

  六、其他要闻

  1、证监会加速注册制立法工作计划,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

  证监会近日制定了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对全年的立法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根据该工作计划,2022年,证监会将制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还将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做好《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公司债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制定、修改工作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制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意味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已渐行渐近。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证监会正抓紧制定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方案,扎实推进相关准备工作。另外,证监会此前已就《欺诈发行上市股票责令回购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继续大幅增长

  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9.32万辆,暴增361.7%;小鹏汽车销量1.29万台,同比增长115%;理想汽车交付12268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8.1%;蔚来销量9652台,同比增长33.6%。另外,广汽埃安、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1月份交付量均大幅突破。

  3、工信部今年将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台阶

  2022年工信部将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台阶。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说,工信部将继续加强产业链系统梳理,特别是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协调解决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问题,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的供给能力。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将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体系有效衔接,统筹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青海、四川、江西等地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

  4、中国联通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撤销牌照

  2月3日,中国联通发布声明称,中国联通(美洲)运营有限公司于当地时间2月2日收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撤销214牌照的命令。对此,中国联通表示,此次美国FCC在未列出具体事实,未经过正当程序的情况下就做出撤销中国联通美洲公司214牌照的决定,将积极维护公司和客户的合法正当权益。

  5、欧佩克+决定将3月份石油增产幅度维持在40万桶/日

  2月2日,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联盟内的23国宣布将略微提高产量,一致同意从今年3月1日起每天增产40万桶石油。欧佩克+的决定可能无法抑制油价上涨,因为该组织在实现之前同样增产幅度方面面临困难。欧佩克1月份的产量仅增加了25万桶/日,而其配额为40万桶/日。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季节性的,但这也反映出钻井活动缺乏增长,短期闲置产能相对有限。鉴于石油需求强劲,因此重申对油价上涨的预测。

  6、四部门联合出手,上市公司资金运用迎来最严监管

  证监会、公安部、国资委和银保监会四部门联合出手,上市公司资金运用迎最严监管。《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发布,强化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监管要求。四部门共同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严厉查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境外贷款监管趋严,将对27家银行境外贷款业务实行统一管理

  央行、外汇局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境内银行发放的境外贷款,原则上应用于境外企业经营范围内相关支出,不得用于证券投资和偿还内保外贷项下境外债务,不得用于虚构贸易背景交易或其他形式的投机套利性交易,不得通过向境内融出资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将资金调回境内使用。央行、外汇局同时宣布,对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及六大行等27家银行境外贷款业务实行统一管理。

  8、两部委发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两部委发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

  9、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风险提示

  关注国内外疫情反复,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兴证策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